爱新觉罗·胤祥,康熙皇帝第十三子,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十月初一日,薨于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他曾是康熙心爱的皇子,但在康熙朝后期,他的地位却一落千丈。雍正皇帝即位后他被封为怡亲王,为避讳而改名为允祥,他也是唯一被雍正帝倚为心腹的兄弟。 网络配图 无论是描述康熙朝还是雍正朝,允祥从来都没有成为历史叙述的主角。所以,允祥是否被圈禁、为何被父皇冷落这一问题一直是众说纷纭。即便是在雍正朝,人们看到的也只是允祥的斐然政绩,他也只不过是作为雍正帝的附庸——一台政治机器中的某个部件——而出现,很少有人意识到雍正帝和允祥之间感情的非同一般,以及雍正帝信任允祥的相当复杂的政治背景和也许是略带温情的人性化的原因。本文以一些未被学界重视的资料,拟就此试作新的解释。 一 在康熙四十七年“废太子”事件发生之后,立储之事一直是亲贵朝臣议论和谏奏的焦点,也是一些重要文献中时时见诸记载的要务。尽管康熙帝对此事十分不耐烦,然而,事实无法回避,康熙帝自己也承认:立储之事不仅成为他晚年最为头疼的事,也是对他的身心健康损害最严重的主要问题。也正是在康熙朝最后的十几年间,康熙帝诸子几乎都不同程度的进入康熙帝严格而又挑剔的视野之内。经常活动在康熙帝周围且又年长的十几位皇子似乎没有哪一个能明显取得皇帝的好感,而几位自认为有机会问鼎的皇子又的确在拼命地拉帮结伙或暗中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允祥在诸皇子中似乎不是一个希冀皇位的角色,但又很难说他与储位竞争的政治旋涡毫无牵连,尽管依据现有能够搜集到的资料我们还无法清楚地了解允祥在康熙帝晚年的所作所为,但其卷入争储事件,应该是确实的。雍正元年,雍正帝在一篇上谕中说,“怡亲王前因二阿哥之事,无辜牵连,一时得罪皇考,随即鉴宥。”应该说,允祥肯定曾经因皇太子的废立波折而被牵连。但是,关于允祥如何被牵连,却难以找到确实可靠的文献说明。在弘旺所著的《皇清通志纲要》中记载到:“(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皇长子,皇十三子圈禁。”明确了允祥获罪的时间是在康熙四十七年九月。 然而在许多主要文献中,当时遭到康熙帝斥责的只有长子允禔、八子允禩和十四子允禵等,并未见有允祥抛头露面并获罪父皇的记载。弘旺的记载倒是与雍正帝所谓“因二阿哥之事”受牵连吻合。在弘旺书中又有“(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上违和,皇三子同世宗皇帝,五皇子,八皇子,皇太子开释”的记载,说明除皇太子,皇长子、十三子允祥之外,曾又有另外三位皇子获罪。然而,“开释”的皇子中却没有允祥,这就与雍正帝上谕中“随即鉴宥”不相吻合。另外也不见有其他“开释”允祥的记载。允祥在康熙晚期争储事件中就这样不明不白获罪后又无缘无故的被原谅了。令人不解的是,遍查一些主要的文献中都没有提及允祥曾被圈禁过。雍正帝既然不忌讳自己曾被父皇圈禁的事实,就没有必要在他即位后对允祥的历史进行隐晦。据《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记载:康熙四十八年二月初八日,允祥随驾巡幸近京及周围地区;四月二十六日,随驾巡幸塞外;同年十一月,随驾谒陵;四十九年闰七月又因下嫁喀喇沁多罗郡王噶尔臧额驸之和硕端静公主薨逝,康熙帝命皇十三子胤祥等致祭。由此可见,在第一次废太子事件后,允祥一直享受着充分的自由和权力。 尽管四十九年以后,允祥几乎不怎么跟随父皇出巡,但允祥的缺席并不能成为他被圈禁的证据。康熙五十年六月初四日,胤祉等上了一道奏报“大夫治疗胤祥毒疮情形”折,后附五十年五月初十日的大夫诊治书,据太医院外科大夫祁嘉钊奏,康熙五十年三月初一日奉旨看十三阿哥恙,系湿毒结于右腿膝上起白泡,破后成疮,时流稀脓水,原曾痛,时痛时止,一年有余,复出此恙,看外形皮薄毒浅,惟筋骨时常作痛,恐其内发成鹤膝风症。臣屡经此症,皆不奏效。从这份诊治书中,我们至少可以推断出,允祥在康熙四十九年就已然抱恙,日益严重,并于五十年恶化。由于病症顽固,很可能纠缠了允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必然要影响到允祥的一切户外活动。康熙皇帝身在塞外时曾多次在朱批中询问过允祥的病症,并表示出了担忧的心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