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武媚娘传奇》正在热播,如果将焦点从“切胸”挪到“历史真相”,还可以发现更多有趣的问题。剧集播出近半,仔细看下来,颇多地方还是可以看出历史的痕迹,比如称皇帝为“大家”、羚羊角破金刚石等,但正因似是而非,才让人真假莫辨。 “武媚娘”本是当时流行歌曲名 剧中第17集, 武则天以极为霸道的方式,破解了北漠院士出的“找出这片菊花中最美的一朵”的题后,又骑着马、口衔那朵菊花让唐太宗射了下来,太宗很开心,于是赐名“媚娘”。 “武则天”之称,是根据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以及去帝号后的“则天大圣皇后”而来的,后人据此才有了“武则天”这个称呼(不要问为什么不叫武大圣),“四库全书”中只有如《山堂肆考》、《蜀中广记》等明代以后的文献中才有此叫法。而另一个大家熟知的名字是武曌,是武则天临朝称制后自己取的。曌字是女皇陛下自己造的,其他还有埊等,一共12个。 那么在武曌之前,女皇陛下就是以“武媚娘”为名吗?两唐书中说的是,“既见帝,赐号武媚”。所以说,太宗给武才人的名号是武媚,至于“武媚娘”则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如《乐府诗集》中有陈后主所作的《舞媚娘三首》,又如隋开皇(581-600)末年,太子杨勇宴会上,左庶子唐令则就唱了《武媚娘》。这首歌曲可能有些荤,所以被太子洗马李纲骂为“淫声”。但是老百姓就爱这些朴素直白的呐喊,所以唐高宗永徽年间(650-655)民间都在唱《武媚娘》神曲,似乎应了武媚之名,不久高宗就立已经是昭仪的武媚为皇后。 在武则天被赐号武媚之前,肯定还有其他称呼,也就是原名,因为她有个姐妹叫做武顺,所以她爹不可能不给她起名字,但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有学者根据当时对武则天的避讳原则,认为所讳“华”字可能是她的本名,或名字中的一个字。但如此同样有悖避讳原则,因为她爷爷叫武华。 称皇帝为“大家”合适吗? 剧中宦官或嫔妃有时候会称唐太宗为“大家”,这是符合当时情况的。大家一词最早是指卿大夫之家,后来民间用于仆从对主人的称呼,渐而宫廷中也沿用了民间的叫法,但多为皇帝身边的亲近侍从或嫔妃所用,一般大臣这么叫就有点傲娇了。其实,在汉代就已经用“大家”来称呼皇帝了,如蔡邕《独断》中就有“天子自谓曰行在所……亲近侍从官称曰‘大家’”。 在唐代,对于皇帝的日常口语称呼,正式的一般叫陛下、圣上,亲切随意点的叫大家、官家、圣人(宋代也是如此)。另外也有“主上”之称,但多是与第三人的对话中采用。至于皇上,只是书面用语,在唐代没人当面这么叫。 民间俚俗称呼渗透到皇家宫廷除了“大家”“官家”外,还有很多。亲属之间,皇子见了皇帝严肃点的一般会叫“父亲”、“大人”。在唐代,“大人”作为当面的口头称呼语,只可以用来称呼父母,个别情况可以用来叫直系血亲尊长,但是绝不能用于称呼官员。如果表示亲昵,扮演“皇家也是有血有肉,像普通家庭一样亲切温馨”的场景,就可以称呼皇帝爸爸为“耶耶”、“阿耶”,或者“哥哥”,就像玄宗管他爸睿宗叫“四哥”,太宗给儿子高宗信末署名自称“哥哥”,但是“哥哥”同时也可以用于称呼兄长。至于“父皇”、“母后”这两个词在唐代,从未作为称呼语出现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