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野史秘闻 > 历史剧 >

《神雕》里周伯通是怎么做了耶律齐的师傅的?(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9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杂交水稻是我国能拿出来为数不多的科技创新之一,提到杂交水稻,大家都以为是袁隆平(1930-)的成果,其实其基本的思想和技术,以及首次成功的实现却是由美国人Henry Beachell在1963年完成的,但Henry Beachell的设想和方案存在着某些缺陷,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推广,日本随后也进行叫大规模的研究,但也以失败告终。为什么要进行水稻杂交又为什么那么难完成呢?
    
    原来生物里存在一种“杂种优势”。植物受精方式有两种:自交和杂交。自交就是同一株植物既做父本(花粉)又做母本,像豌豆、水稻就是自交的植物代表,俗称纯种;大多数的植物都能杂交,也就是说植物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其产生的子代叫做杂种,由于纯种的基因世世代代都差不多,产量很难提高,而杂种的基因来源广泛,优良基因掩盖不良基因的机会大大提高,产量也跟着提高,这在生物学里叫“杂种优势”。
    由于水稻花极小,雄蕊和雌蕊的距离太近,风一吹,自己的花粉就落在自己的花柱上完成自花授粉,所以人工杂交也变得遥不可及,导致子代就无法显示出杂种优势,中国自从有水稻种植史以来,亩产量都在500斤左右徘徊就是这个原因。如果找到一株没有雄花的水稻,就能随意进行杂交,这是最初美国和日本科学家的设想,但他们把雄性不育水稻的寻找寄托在种植水稻上,所以没有成功。
    袁隆平创新性地想到从野生水稻里寻找雄性不育的植株,从1964年开始踏破铁鞋找遍了全国,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学生李必湖于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一株雄花败育株,袁隆平把它命名为“野败”,他们像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般呵护着这棵野败,发现杂交后子一代也是雄性不育的,但产量大大提高,再把子一代和一种高产水稻杂交,其后代虽然不再保持雄性不育,但产量增加了20%以上!这就是能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著名“三系法”杂交水稻,轰动了世界!
    由于三系法要做两次杂交,育种周期至少2年,还是在袁隆平的努力下,成功实现“两系法”,大大缩短了育种年限,现在82对高龄的他在努力实现“一系法”和“超级水稻”的研究,希望在他有生之年能实现自己的夙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