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 都说民以食为天,我天朝自称“吃货国”,在饮食造诣上首屈一指。五千年文明的积累,让我们今天能够吃到如此多的美食。一千年多前的三国人民吃的什么呢? 三国人吃什么? 饺子这玩意,据说是张仲景发明的。所以三国时候有饺子。魏国中官博士张揖著《广雅》,就曾提到过月牙形的包馅的馄饨。 《魏略》记载,有个叫杨沛的曾在粮仓囤积大量大豆。不久,曹操西迎天子,所过数千人无粮。到新郑,杨沛献粮,曹操甚喜。可见,那时候士兵的主要食物,便是大豆。 穷人也吃大豆。《后汉书》写到,太原闵仲叔者,世之奇士,含菽饮水,遗以生蒜。喝水吃大豆,还要就着蒜,这肯定不是达官贵人的吃法。 另外,有时候粮食跟不上了,士兵也要拿枣当饭吃。孔融被黄巾管亥所围的时候,城中缺粮,就曾拿官枣当军粮。不过这事记载在《英雄记》,不知是真是假。 那达官贵人宴请宾客吃什么呢?貊炙,也就是火上的肉类,也就是烤全羊烤乳猪神马的。这玩意当然是从羌人那里传进来的新鲜吃法。 至于诸葛亮,他发明的是馒头。据说,诸葛亮南征讨伐孟获,杀伐过多引起河神不满。于是诸葛亮下令用面粉捏出一个个头颅的模样,里面塞满牛羊猪肉,蒸熟了扔进大河里,祭祀河神。后来有人发现这玩意很好吃,于是大家就管它叫蛮头,蛮人的头。然后慢慢变成了馒头。 水果嘛,桃、李、杏、桔子、梨、酸梅、甘蔗之类的,都是本土水果。 汉时张骞曾从西域引进过葡萄和石榴,所以三国时代水果大概会有这两种。不过葡萄酒不一定有。 三国时代还流行吃生肉,估计就是生猪肉、鱼肉切片吃,和现在的日本刺身差不多。 《齐民要术》记载过炒菜。不过这本书成书是在南北朝时期,离三国还要几十年呢。所以,三国可能有炒菜,也可能没有,这事说不准。 三国时候最有恶名的美食,便是人肉了。这种美食程昱就做过。 三国饮食习俗 1、餐制: 所谓餐制,就是每天吃饭的数目。现在我们习惯“一日三餐”,但在先秦时代我们却是一日两餐的,以适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生活习惯。早餐在7点左右,吃的多些,因为要应付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称为“大食”;下午三四点再吃一顿,因为就要天黑了,不能再去劳动,所以吃得少些,称为“小食”。但在上层社会和士人当中却实行三餐制,并逐渐流行开来。三国时期的农业生产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除了很少的一部分人还实行两餐制外,都是一日三餐的了,但吃的时间和现代有所不同。第一餐为朝食,也就是早食。一般在天色微明以后;第二餐为昼食,在上下午交替之时;第三餐为飧食,在下午3——5时。 2、分食与合食: 两汉和三国时,由于还是采用食案,分食制(一人一案)也保留下来。反而在“五胡乱华”后,胡床、椅子、高桌、凳等座具相继问世,合食制(为桌而食)在唐末宋初才流行开来。 3、节日饮食: 元旦饮椒柏酒、屠苏酒、吃五辛盘、胶牙饧;元宵喝豆粥(宋代才有汤圆)、赏灯、吃小点心;寒食节(一个月,曹操下令革除,改为三天)吃饧大麦粥(一种糕)、干粥(有点像现代的即食粥)、煮鸡蛋、盐醋拌生菜之类(北魏时才有饼类);端午节吃角黍(粽子)、饮菖蒲酒、雄黄酒;中秋是唐以后才过的,那时没有;重阳要佩茱萸、食蓬饵(米粉糕)、饮菊花酒。 4、佛教饮食: 《三国志/吴书/窄融传》记:窄融“放纵擅杀”,大兴佛教时“多设酒饭,布席于路”。可见当时佛教并未实行素食,也未禁酒。其实,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时,其戒律并没有不许吃肉这一条。僧徒托钵化缘,沿门求食,遇肉吃肉,遇素吃素,并不挑剔,只不过吃的是“三净肉”(即自己不杀、不叫他人杀和未亲眼看见杀)。在南北朝时南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禁肉腥和酒,素食才在佛教徒中流行开来。 佛寺僧人一般早上在可以见到掌纹时吃早饭,一般为粥。午餐于正午之前,为饭。因为佛教有“过午不食”的戒律,所以不吃晚饭。但病号可以午后贾一餐,叫“药食”。僧人一般都分食,一人一分,在斋堂吃。“药食”则取回房中。但后来因为大家都吃了,也无所谓了。 5、道教饮食: 教是中国的土长宗教,三国时刚兴起。道教认为,人体里有三虫,亦名三尸,常居人脾,是欲望的根源,毒害人体的邪魔。三尸是靠五谷的谷气生存的,所以要“辟谷”。所谓“辟谷”,即是不食五谷,以菌类、蜂蜜、枣类等代替。还有的就是食丹药,曹魏正始年间的何晏,为求长生而服“五石散”,又称“寒食散”,以炼钟乳石、阳起石、灵磁石、空青石、朱砂为之,皆为此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