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文字 春秋时代开始,各地诸侯相争,而原本周文化独尊的局面逐渐破坏,各地区文化开始有“本地化”的改变趋势。到了战国时代以后,这种情况更明显,在文字使用方面可以粗略依照地域分为五大系统:东方齐系、东北燕系、南方楚系、北方晋系和西方秦系文字,各系统的文字大体上相近,只有小部份文字有所差异,因此彼此文书往来并没有太大问题。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文字在这一时期比较普及,铸、刻、写文字的材料和范围有所扩大,除青铜器上的金文外,陶文、简帛文、货币文、玺印文等也大量出现。这就使得不同地区使用的汉字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宏观地看,战国文字可以分为“六国文字”和“秦国文字”两大系统。 “六国文字”指的是韩、赵、魏、齐、楚、燕六国以及中山、越、滕等小国的文字,与金文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笔画的随意简化,形体结构极为混乱。“秦国文字”接近正统的西周和春秋金文,比较严谨统一,后世称为“籀文”或“大篆”。 1、陶文 打印或刻划在陶器(豆、釜、盆等日常用具)上的汉字。 2、石器文字 刻写在石头上的汉字。现存重要的有: A.石鼓文——隋唐时发现于秦故地雍邑。 B.诅楚文——北宋时发现于陕西凤翔的秦刻石。 C.盟书——侯马盟书、沁阳盟书等。 3、玺印文字 指古人刻在官印以及私印上的汉字。 4、货币文字 货币上铸写的汉字。货币种类有刀、布、圜钱、蚁鼻钱等等。 5、简牍文字 “简牍文字”是指古人刻或写在竹片、木片上的文字。孔子壁中书、汲冢竹书、楚简(仰天湖、望山、信阳、包山、郭店、上博藏楚竹书)、秦简(云梦睡虎地)、曾侯乙墓竹简、青川木牍等。 6、缯帛文字 指古人写在丝织品上的文字,也叫“帛书”、“缯书”。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长沙楚帛书。 7、金文 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战国时主要有湖北随县曾侯乙墓铜器、河北平山中山王墓铜器、安徽寿县鄂君启节等。 8、兵器文字 指古人铸刻在兵器上的文字。古人用金、银丝在兵器上镶嵌的艺术色彩很浓的鸟形篆字叫“鸟虫书”,也叫“鸟书”、“虫书”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