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古代史 > 上古 >

盘点中国神话中的龙有哪些

http://www.newdu.com 2017-08-29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蛟龙
    龙,在古代中国人的信仰中是最神异的灵兽。它神奇、威严、吉祥、灵动,寄托着人们的瑰奇的想像。数千年来,人们在创造和完善龙的形象的同时,还为它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家族。
    人们在创造龙的形象时,加进了各种奇思妙想,从而创造了大小形象各具特色、长幼尊卑各有差别、角色分工各不相同的庞大的龙的家族。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
    蛟龙的原型是鳄鱼。古典文献中说其形如蛇而有四脚,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能吞人。相传蛟龙得水即能兴云作雾,在古文中常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有周处入水三天三夜斩蛟而回的故事。
    长着一对翅膀的应龙在神话传说中威名赫赫。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应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
    有角的小龙称为虬龙,是成长中的龙。《说文解字》中说虬是“龙子有角者”。还有的把盘曲的龙称为虬龙,唐代诗人杜牧在《题青云说》诗中就有“虬蟠千仞剧羊肠”之句。
    螭龙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广雅》集里就有“无角曰螭龙”的记述。湖南长沙楚墓出土龙凤人物帛画中的龙无角,当是螭的形象。对螭龙还有一种说法,是指雌性的龙,所以在出土的战国玉佩上有龙螭合体的形状作装饰,意为雌雄交尾。春秋至秦汉之际,青铜器、玉雕、铜镜或建筑上,常用螭龙的形状作装饰,其形式有单螭、双螭、三螭、五螭乃至群螭多种。或作衔牌状,或作穿环状,或作卷书状。(湖南长沙楚墓出土龙凤人物帛画。青铜器、玉雕、铜镜或建筑上,螭龙的饰纹)
    在古代文献和器物铭纹中,还有一些著名的龙。
    烛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大神。它人面龙身,口中衔烛。《山海经》上说,烛龙的两只眼睛是上下排列的,一只代表太阳、一只代表月亮,烛龙放出的神光照耀整个大地,但是如果它同时睁开两只眼睛,那么大地就会被酷热烤焦。烛龙不用饮食,很少呼吸,古人认为烛龙的吹气会导致大风,因此认为冬天就是它在用力吹气,而夏天则是它轻微的吐气。(《山海经》烛龙形象)
    夔龙是单足的龙。《山海经·大荒东经》描写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但更多的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在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上,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口、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商代青铜器夔龙纹)
    蟠龙是指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为盘曲环绕。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在梁上、天花板上的龙均习惯地称为蟠龙。在《太平御览》中,对蟠龙又有另一番解释:“蟠龙,身长四丈,青黑色,赤带如锦文,常随水而下,入于海。有毒,伤人即死。”(古代建筑立柱、梁上的蟠龙)
    鱼化龙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这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民间流传的鲤鱼跳过龙门,讲述了龙鱼互变的关系。在龙的形成史上,鱼本来就是龙的原摹本之一,在上古神话中早就有鱼变龙的传说,在古代典籍中更是言之凿凿。据说大禹在治理黄河时,曾将河东界的龙门山凿开,名为龙门。每年春未,就会有黄鲤鱼争先恐后地从各江河游到龙门之下,若有能逆湍急的水流跃上龙门者,就可化为龙。当有鱼跃上龙门时,不仅云雨相随,而且还有天火自后烧其尾。正因为如此凶险,所以一年之中,能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条,未能过龙门者,点额而返。这就是中国民间传说的“鲤鱼跳龙门”。从这个传说的角度看,龙首鱼身正是变化过程中的形象。然而,龙首鱼身的半龙形象在隋唐时代的兴盛,这是人世“龙门”带来的效应,这座人世龙门,就是隋唐时期兴起的科举制度。(洛阳龙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