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仁山五羊仙迹图
苏仁山的意笔人物画《五羊仙迹图》,取材于流传于广东的神话故事。故事梗概为:在若干年前,广州乃一荒凉小镇,百姓贫苦,蝗灾频仍。一位少年的父亲因欠租债而被财主抓走。少年悲恸的哭声感动了天上的仙人,五位仙人骑着五只羊化为祥云而降,手持谷穗授于少年,从此广州蝗灾不再,五谷丰登,广州也因此而得名为“五羊城”。 五羊仙迹图鉴赏 该图作者在构思上匠心独运,不是拘执于故事具体的情节和复杂的内容组织画面,而是抓住重心巧妙取舍,略去了祥云、五羊等形象,突出了人物主体,将五位仙人持谷穗赠于少年这一瞬间作为定格特写,从而起到了以一当十、举重若轻的艺术效果。由于画面上人物众多,若在经营位置上处理不当,很容易使人感到呆板或紊乱,而苏仁山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他未将六位人物平均分为两排,也不是让五位仙人众星捧月似地围拢少年,而是采取既有一定均衡又不完全对等的手法,错落有致的构图,即一边是一位仙人和少年相向而立,另一边是四位仙人参差排列,其角度和朝向皆略有变化,这样就打破了常见的观察习惯,而使得整个画面重心放在赠谷穗于少年的寓意上。这种处理使画面自然流畅,又充满节奏和张力。 和章法安排相比,《五羊仙迹图》更使人感兴趣的是作者的笔墨趣味和绘画风格。众所周知,在传统中国画的诸科中,最先成熟的便是人物画,不论是顾恺之的“传神论”,还是谢赫的“六法说”,皆主要指的是人物画。以吴道子为代表的晋唐人物画曾一度占据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绝顶风光。由于早期的人物画多工写细腻,很难成为崇尚意笔的文人画家抒发情感意志的载体,故而长期以来不为文人画家所重,颇有些门庭冷落之感,这种状况直到晚明陈洪绶的崛起,才终于有所改观。苏仁山的这幅《五羊仙迹图》与陈洪绶的画法又有所不同。陈洪绶的人物画虽迂拙怪诞,但其线条细劲清圆,基本仍属于工笔画法,而苏仁山在此图中所采用的却是吴伟、黄慎一路的意笔画法,其高度概括的白描造型,融入了极具书写意味的草隶、奇字之法,笔法简炼,神备意足,线条多变,或刚或柔,或健挺,或飘逸,古朴高迈,颇有金石味道。总之,落笔草草、风致宛然、信手拈来皆成妙谛,是这幅画的最大特色。 该图上方作者自题:“五羊仙骑羊,蝗神骑驴,分野之下,能修德政,则蝗神逐蝗于柳,种种兆年丰,九谷遍阡陌,故附祀之。帝高阳苗裔跋。”传统中苏姓先祖为皇帝之孙,古帝颛顼,国于高阳,故苏仁山自称帝高阳之苗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