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青铜剑 春秋战国时期,做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东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雕镂纹饰趋向细致工整,造型轻巧灵便,出现了错金铭文。存世的吴、越青铜剑,其冶铸淬炼之精,合金技术之巧,外镀之精良,花纹之铸造,皆世所罕见。煮盐、冶铁、漆器等部门发展起来。铁器主要为手工业工具和农具。齐国的丝织品、楚国的漆器等水平很高。一部分工匠成为个体生产和经营者,聚居于城中的”肆“里,边生产边销售。被称为匠师之祖的公输般”鲁班“,就生活于春秋末年。 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开展,东周的铜矿冶遗址已发现多处,青铜器铸造遗址在列国都城附近更普遍存在。湖北大冶铜绿山铜矿冶遗址和山西侯马铸铜遗址是东周考古的重大发现,为研究东周的铜矿冶和铸造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铜绿山古矿冶遗址以其宏大的规模和极其丰富的内涵,以及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所提示的采矿、冶炼的高超水平,为中国国内外学术界所瞩目。 东周的青铜器主要指各国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或婚丧礼仪时所用的青铜礼器和乐器,也包括一些生活用具、车器、马饰、兵器及工具等。这一时期的青铜工艺有很大发展,礼器种类有明显变化,商代和西周盛行的酒器大量减少,蒸饪器与盛食器数量增多。东周铜器中,以各国诸侯和卿大夫的礼器数量最多,地位越高,享用数量越多。就礼器而言,有鼎、豆、壶、盘、尊等,乐器有编钟,生活用具有带勾和镜等。 从各地出土的铜器及山西侯马铸铜遗址出土的陶范考察,当时除采用浑铸法外,已广泛采用分铸技术,即将器物的耳、足、环等附件铸好之后,嵌在主体范中,然后灌注铜液,让器身和附件熔铸在一起。也有先将主体和附件分别铸好,然后再用合金焊接。春秋中期以后,还出现失蜡法溶模铸造技术,如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铜禁、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铜尊盘等,上下多层花纹皆纤细透空,即以这种技法铸成。但一般工具和兵器仍用合范铸造,而且一范多用。铜器花纹的制作已采用花版捺印的新技术,其它如镶嵌、鎏金、金银错、细线雕等新工艺,使东周铜器的装饰花纹富丽堂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