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的文物 目前,考古人员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为主棺的内棺清理打下基础。此外,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引发了考古界的热议,有专家分析,根据屏风上的记载,孔子生年或将改写,比《史记》记载的要早15年。 探测内棺发现漆盒 昨日上午,考古人员再次通过技术手段对内棺进行了探测,这次探测比上次更为深入,因此棺内文物数量及分布情况观察得更加清楚。棺内除了上次看到的金器、玉器和纺织品痕迹外,还发现了几个漆盒。 考古人员告诉记者,棺内还探测到了玉璧,不过有一定的破损。据了解,内棺盖板、文物和棺底板之间呈叠压关系,造成文物堆积,提取难度较大。 每块金板重约2斤 随着内棺清理工作的进行,文物保护工作也在不断推进。在海昏侯墓金属文物应急保护工作间,记者看到,文保人员用棉签、小刷子等工具修复马蹄金、金板等金器。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杨小林告诉记者,“我们更关注的是文物的原始信息,比如,马蹄金上有没有文字、墨书或篆刻的痕迹”。 记者了解到,内棺南侧提取的20块金板,经过专家的清洗保护,已基本露出了“真容”。这些金板由于手工铸造的误差,每一块的重量有所不同,厚度也有所差别,但重量都在1公斤左右,相差不大。 杨小林说,这些金板表面没有文字,但金板本身的信息非常丰富,“金板是如何成型的,成型之后是如何留下痕迹的,这样的痕迹是铸造缺陷,还是后来用某些技术补贴上去的,这些问题都需要文保人员进行捕捉研究”。杨小林说,这些信息的捕捉对下一步文物保护中的分析检测,推测文物的性质、价值、工艺乃至与其他文物的关联性等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人工“整形”马蹄金 相对金板,马蹄金修复的难度更大。由于受到挤压,部分马蹄金变形,恢复原貌需要进行人工“整形”。杨小林说,马蹄金是用传统的中国细金工艺制造出来的,复原过程中也要用传统的方法复原,“手工操作修复是一个细致的活,这些马蹄金上面有着精美的纹样,因此复原需要一定的时间”。 据介绍,细金工艺又称花丝镶嵌,为我国特种工艺之一,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将金、银、铜拉成丝,运用各种技法制成首饰、器物等装饰品,商代青铜铸造时代已出现了凹凸状纹饰。汉代已出现成形的金丝,并有非常细致、精巧和完整的花丝镶嵌作品。 孔子屏风或改写孔子生年 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引发了考古界的热议,屏风上不仅绘有孔子图像,还附写有介绍孔子生平的文字,这是我国首次发现此类文物。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的历史专家王楚宁撰文《海昏侯墓孔子屏风浅释》,认为在屏风上的文字介绍了孔子的基本个人情况,之前各种传世书籍都没有完整记载孔子的姓与氏,孔子屏风则明确写着孔子“字中(仲)尼,姓孔,子氏”,将孔子的姓、氏、字完整地进行了记录。此外,文字中还有孔子成年后的情况,并提到了子贡与颜回两名弟子。 王楚宁的文章认为,孔子屏风的第二列文字“魯昭公六年,孔子盖卅(三十)矣,孔子……”告知了孔子三十岁时的准确纪年,而这一时间节点可以推算出孔子的生年——鲁襄公七年(前566年)。这意味着,孔子屏风记载的孔子生年比《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早14年、比《史记·孔子世家》早15年。 此外,王楚宁还认为,虽然巫蛊之祸发生在刘贺的父亲——刘髆受封之后,但汉武帝在为刘髆选择封地时应已有所考量。刘贺嗣位为昌邑王后,更是选择当世大儒做昌邑王师,往来人物也多有儒生。他被废时的辩解词:“天子有争臣七人,虽亡道,不失天下”即语出儒家经典——《孝经》。可以说,儒学对刘贺的影响颇深,因此在海昏侯墓发现孔子屏风并不偶然。而且出生于山东的刘贺,所处的昌邑曾属鲁国,是孔子的母国,所以刘贺应对孔子的个人情况有所了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