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约签订现场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沙俄力求在中国获得与英、法等国同等的侵略权益。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在争夺中东、近东地区霸权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败于英、法的沙俄,立即采取“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策略,一面令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扩大武装,占领中国黑龙江地区,一面派遣侍从将军普提雅廷出使中国,执行特殊的外交使命。 1857年8月,普提雅廷由海路赶到天津白河口外,向清政府提出“复行商定(两国)界址”等无理要求,被一一驳回。普提雅廷未遂所欲,径行南下,开始与英国、法国及美国公使接近,密商联合侵华之计,试图借助英法联军之力,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达到与英、法、美共同的以及只涉及俄国一国的目的。同时,沙俄政府继续标榜中立,以示与英、法有别。12月,英法联军攻占广州,乘势北上。行前,普提雅廷与美、英、法公使密商,向中国发出与英、法、美三国内容相同的照会,要求立即指派全权大臣赴沪谈判。同时,俄使鼓动英法联军从速北上,在最利于作战的四、五月份(即雨季与夏季来临前)进攻大沽口,并表示俄国对英、法向清政府提出的“代表一切共同利益的要求,愿给予道义上的支持”。至于沙俄在照会附件中向中国提出的“分界”要求,普提雅廷对英、法、美三国公使始终秘而不宣。1858年4月,英法联军舰队进抵白河口外,直接威胁京、津。清政府被迫派直隶总督谭廷襄为钦差大臣,负责交涉。普提雅廷一面代表本国政府与谭谈判,一面以“调停人”身份活动,声称如中国答应俄方的各项要求,俄国愿向中国提供枪械,派员教练,帮助清政府“抵御”外来侵略和助剿太平天国运动。普提雅廷目的未达成,又向英、法献策,怂恿联军攻打大沽。5月20日,大沽炮台陷落,北京震动。清廷惊慌失措,于29日另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赶赴天津议和。英法两国代表态度强横,声称必须答应其全部要求,否则立即进军京津。普提雅廷乘机要挟,表示如能速按俄国条款定议,即可代向英、法“说合”。清政府担心英、法进攻京、津,被迫同意俄方条件。6月13日,俄国抢在美、英、法三国前面,同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 《中俄天津条约》共12条。主要内容有:1.向俄国增开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南)、琼州七处通商口岸,俄国兵船可在各口岸停泊。2.扩大陆路通商,嗣后对俄国陆路通商人数、所带货物与资本,不加限制。3.俄国得在各通商口岸设领,俄人若与中国人发生纠葛或其他事故,由两国官员“会同办理”。俄人在华犯罪,按俄国法律受审。4.俄国人在内地传教,中国方面不得禁止。5.中国今后给予别国的一切政治、贸易及其他特权,“毋庸再议,即与俄国一律办理施行”。6.由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