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古代史 > 宋朝 >

千年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历程 丝绸之路路线

http://www.newdu.com 2017-08-30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举世闻名,有陆路与水路之分。海上丝绸之路起源于汉朝,在宋元时期达到极盛。在唐宋元的繁盛期,中国境内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广州、泉州、宁波三个主港和其他支线港组成。人类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所进行的活动内容非常广博,包括航线的拓展,航海技术的交流演进,外来侨民的流动,官方使节的往来,宗教、音乐艺术的传播,异域物种的扩散等。
    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一是唐代中期以前为形成时期,隋唐以前,海路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二是唐中晚期是转型时期;三是宋元两代为极盛时期。四是明朝时期为衰落期。
    秦代
    秦汉时代是开发海上贸易,将航海向远洋发展的重要时期。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平定岭南时期,当时处在番禺(即今广州)的一支秦军,专门建造了大量的船只,供平定瓯越所需。
    两汉
    最早、最详细记载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是著名的《汉书?地理志》。西汉初年,汉武帝平南越后,即派使者沿着百越民间开辟的航线远航南海和印度洋,经过东南亚,横越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的东南部,抵达锡兰(今斯里兰卡)后返航。汉武帝时期开辟的航线,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端。
    三国
    三国时代,东吴雄踞江东,竭力发展经济,开创造船业,训练水师,以水军立国,并派遣航海使者开发疆土,与外通好。东吴时期因为同曹魏、刘蜀在长江上作战与交通的需要,积极发展水军,船舰的设计与制造有有了很大的进步。
    孙吴武装船队出海百余艘,随行将士万余人,北上辽东、高句丽(今中国东北部分地区与朝鲜北部),南下夷州(今台湾)和东南亚今越南、柬甫寨等国,吴国灭亡时,有战船、商船等5000多艘。东吴黄武四年(225年)扶南国王范旃遣使来吴国,历时四年,在229年到达东吴,献琉璃。孙权派遣中郎康泰出使扶南国。黄武5年(226年)大秦商人到交趾、吴国首都建业(今南京)。法显陆上西行,海上归国,由印度多摩利底经狮子国、耶婆提、到山东牢山。
    魏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广州已成为计算海程的起点。通过广州来中国经商的国家和地区大为增加,有15个之多。
    隋唐
    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转到南方,而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与中国通商的国家有赤土、丹丹(今马来西亚吉兰丹)、盘盘、真腊、婆利等。
    中唐之后,西北丝绸之路阻塞,华北地区经济衰弱,华南地区经济日益发展,海上交通开始兴盛。与中国通商的国家:拂菻、大食、波斯、天竺、狮子国、丹丹、盘盘、三佛齐。
    航路:由泉州或广州启航,经过海南岛、环王国(今越南境内)、门毒国、古笪国、龙牙门、罗越国、室利佛逝、诃陵国、固罗国、哥谷罗国、胜邓国、婆露国、狮子国、南天竺、婆罗门国、新度河、提罗卢和国、乌拉国、大食国、末罗国、三兰国。同时,唐代即有唐人移民海外。其中,2001年韩国林氏到泉州惠安彭城寻根谒祖更传为佳话,唐林氏始祖渡海韩国繁衍至今120万人。
    宋代
    宋朝商业科技高度发展,指南针和水密封舱等航海技术的发明和之前牵星术、地文潮流等航海知识的积累,加上阿拉伯世界对海洋贸易热忱,使海上丝绸之路达到空前繁盛。据文献记载,在宋元符年间(1098年~1100年),中国海船已经用罗针导航,到了明代海船普遍用罗针导航;当时掌管船只航行方向的舟师都备有秘密的海道针经,详细列出从广州或泉州往返西洋各地的针路。宋朝先後在广州、杭州、宁波、泉州、胶州、嘉兴府(秀州)华亭县(今松江)、镇江府、苏州、温州、江阴、海盐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其中广州为当时的第一大港,泉州在南宋后期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之一、东方第一大港。
    与中国通商的国家:占城、真腊、三佛齐、吉兰丹、渤泥、巴林冯、兰无里、底切、三屿、大食、大秦、波斯、白达、麻嘉、伊禄、故临、细兰、登流眉、中理、蒲哩鲁、遏根陀国、斯伽里野、木兰皮等总计五十八个国。出现了《岭外代答》、《诸蕃志》,记载与中国通商国家情况的专著。
    泉州的海外交通,起源于南朝而发展于唐朝。唐宋之交,中国经济重心已开始转到南方,东南地区经济快速的发展。宋朝有三大对外贸易主港,分别为广州,宁波,泉州。港口的地理便利因素对海外客商很重要,北边日本和朝鲜半岛客商希望宋朝主港口尽量靠北,而贸易量更大的阿拉伯世界和南海诸国则希望港口尽量靠南,两股方向的合力点便平衡在当时地处在南北海岸中点的泉州,正是这一南北两面辐射的地理优势使得泉州在设立市舶司(1087年)正式开港后,迅速先超越明州港(宁波),后追平广州并在南宋晚期反超,成为第一大港。
    元代
    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由于连年对外征战和失败,因而先后进行了四次海禁。第一次“海禁”发生在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年初。第一次海禁从公元1292年到1294止。第二次海禁1303至1308年止。第三次海禁从1311年到1314年止。第四次海禁从1320年到1322年结束。1322年复置泉州、庆元(宁波)、广州市舶提举司,之後不再禁海。中国大航海家汪大渊,由泉州港出海航海远至埃及,著有《岛夷志略》一书,记录所到百国。
    明代
    明代开始海上丝绸之路逐渐衰落,海禁迫使民间海外贸易转型为走私性质的私商贸易,民间海外贸易的需求张力和朝廷政策的矛盾冲突始终贯穿明清两朝,明清仅有几次有限度开禁都是被动的权宜之策,是丢车保帅的妥协,通过开放控制某一两港口来化解因海禁形成的全局性走私贸易猖獗,有限度开放是为了更好贯彻实行全国性的海禁。从贸易对象、内涵、性质上,明清时期中西方的贸易和以往的海上丝绸之路已属不同范畴。
    1368年明朝建国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即对本国商人的出海与从商采取了严厉的打击禁止政策,宋元以来发展起来的中国官商结合的航海贸易遭到致命打击。明朝海禁,泉州港衰落。整个明朝,泉州港的作用仅只体现在郑和下西洋朝贡性质的航海过程中提供专业人员和海船补给上,以及维系与琉球的部分朝贡。
    清代
    清廷为了禁止和截断东南沿海的抗清势力与据守台湾郑成功郑经的联系,以巩固新朝的殖民统治,曾五次颁布禁海令;并三次颁布“迁海令”,禁止人民出海贸易。
    收复台湾后,康熙接受东南沿海的官员请求,停止了清前期的海禁政策。但是康熙的开海禁是有限制的,其中最大的限制就是不许与西方贸易。而且此时日本的德川幕府为了防止中国产品对日本的冲击,对与清廷的贸易也采取严格的限制。因此,此时的海外贸易与明末相比,已经大为衰弱。
    乾隆以後,清廷开始实行全面的闭关锁国政策,一开始是四口通商,到後来只有广州开放对外通商,且由十三行垄断其进出贸易。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完全阻碍了与西方世界的接触,使清国丧失了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最佳时期,为后来百年积弱落后埋下伏笔。随着欧洲在世界海洋上的崛起,东方丝绸之路彻底衰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