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名人 > 国际 >

尼克松

http://www.newdu.com 2017-08-30 新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人物简介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年1月9日-1994年4月22日)于1969年至1974年担任第37任美国总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在任期内辞职的总统。尼克松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约巴林达,毕业于杜克大学法学院,代表作有《尼克松回忆录》《真正的战争》《领袖们》等。1972年2月,尼克松首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也成为首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为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并为改善和发展中美两国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1972年6月17日,在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查获的窃听事件(也称水门事件)则将他拉下了总统之位。
    人物经历与政治生涯
    1942年任美国众议院成员,1947年~1951年任国家参议员,1951年~1953 年任副总统,1953年~1961年(在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期下)
    逝世日期及地点:1994年04月22日,纽约康奈尔医疗中心[1] (位于纽约市上曼哈顿东面,是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和威尔康奈尔医疗科学研究院的所在地。)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年1月9日~1994年4月22日)美国第37任总统(1969年1月20日~1973年1月20日,1973年1月20日~1974年8月9日)。于1913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附近的约巴林达镇。爱尔兰人后裔。1937年至1942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惠特尔当律师。1938年6月加入共和党。1942年至1946年在海军服役,升为海军少校。
    1946年,尼克松当选为美国众议院共和党议员,开始步入政界。1950年当选为美国联邦参议员。1952年,在进行跳棋演讲后,他作为艾森豪威尔的竞选伙伴,当选为美国副总统。1956年他再度当选为美国副总统。
    1968年尼克松重返政坛,在当年的美国大选中,他击败民主党人休伯特·汉弗莱和独立竞选人乔治·华莱士。
    尼克松在1952年美国总统选举中成为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的竞选搭挡,获胜后担任了8年副总统。他于1960年参选总统,败给肯尼迪,1962年竞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仍然落败。1968年,他再度参选总统并成功胜出。
    尼克松起初加大了美国对越南战争的参与力度,不过之后在1973年中止了美国干涉。1972年他访问了中国,给两国外交关系打开了新的篇章,同年与苏联签订了反弹道导弹条约并实施缓和政策。尼克松还发起倡议向癌症和非法药物开战,实行工资和价格管制,在南方州学校中强制废除种族隔离,推行环境改革,还提出法案对医疗保险社会福利加以改革。他主持了阿波罗11号登月计划,之后以航天飞机任务取代了载人太空探索。1972年,他在总统选举中以压倒性优势获得连任。
    尼克松的第二个总统任期期间,中东爆发赎罪日战争,导致石油禁运和中东和平进程的重启。国内方面,水门事件不断发酵,导致他失去了大部分的政治支持。1974年8月9日,面临国会弹劾罪名几乎必然会成立导致撤职压力的尼克松宣布辞职。福特继任总统职位后宣布赦免尼克松的一切刑事责任。
    尼克松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先后出版了《尼克松回忆录》、《真正的战争》、《领袖们》、《别再有越南》和《1999:不战而胜》、《超越和平》。[2]
    1994年,尼克松因中风陷入昏迷,于4天后逝世,享年81岁。
     尼克松访华
    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毛泽东主席决定和美国加强关系。而美国的新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为遏制苏联力量,结束越战,也想与中国走的更近。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2月28日,中美两国发表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东西方握手跨过1万6千英里和20年敌意之桥梁。尼克松此次访华是20世纪国际外交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尼克松对此引用毛泽东的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就是今日,就在此时。”
    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尼克松总统。22日,周恩来总理同尼克松总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就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进行了讨论。周恩来表示:台湾问题是阻碍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尼克松表示: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26日,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总统赴杭州访问。之后,尼克松一行飞往上海。
    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在公报中,双方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在台湾问题上中方重申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方声明:“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
    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为促进中美友好关系,中国政府将一对大熊猫“兴兴”和“玲玲”送给美国人民。
    尼克松对中国的访问改变了冷战平衡,他在中国的胜利使人们淡忘了在越南发生的越来越悲哀的事件。
    1976年2月,尼克松第二次访问中国,此时已经卸任的尼克松虽然是以平民身份到中国访问,但依然受到了总统般的礼遇,他还同毛泽东主席进行了1小时40分钟的会谈,只比福特总统在1975年12月同毛的会谈少10分钟。
    1978年12月16日晚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这为尼克松访华以及同毛泽东的会晤画上圆满的句号。
     尼克松水门事件
    所谓“水门事件”,是指1972年6月17日,在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查获的窃听事件。当时(6月17日凌晨2点30分)有5人被捕,他们带着手套、电筒、复杂的偷听工具和电子窃听器。事件的起因是由于尼克松吩咐查尔斯·科尔森去搞民主党全委会总部主要负责人拉里·奥布赖恩的情报。可是,由于民主党对此早有提防,而中央情报局又自始至终监视着窃听者的行踪,所以窃听者的一切作为都败露了。这件事发生在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后来追究到“总统竞选连任委员会”中的官员们,一些政府官员先后辞职了。其他一些官员,包括前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前白宫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前内务部总顾问埃利希曼,由于极力掩盖这个事件而触犯了法律。尼克松则否认这个事件和自己有任何瓜葛。但是法庭强迫他交出那些表明他实际上企图逃避调查的录音磁带,结果他不得不把磁带交了出来。1974年7月8日,最高法院以八票对零票通过了对尼克松不利的裁决。与此同时,报纸社论发出要他辞职的舆论,国会也不停地呼吁,要对他进行弹劾。尼克松于8月7日在给霍尔德曼打电话,告诉他已决定辞职时,他说:“我简直得不到国会的政治支持,而我要继续担任总统是需要这种支持的。我不能眼看由于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弹劾审判,国家陷于分裂,我们的对外政策遭到破坏。”于是他在第二天宣布辞去了总统职务。1个月之后,尼克松被赦免一切与“水门事件”有关的罪名,而20名自认为是代表总统采取行动的总统下属人员都被定了罪。
     尼克松主义
    1967年10月,尼克松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越南战争之后的亚洲》一文,表达这个主义的萌芽主张。尼克松主义的实质:尼克松主义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
    1969年7月25日,他出访亚洲途经关岛,宣布对亚洲的新政策。其要点是:越战结束后,美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恪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但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而美则避免卷入越南式的战争。集体安全是美支持其盟友对付国内或核大国的威胁所谋求的一个目标。这一亚洲政策被称为“关岛主义”。以后,尼克松在历年的国情咨文中,进而把这一政策延伸为全球政策,以及处理与其盟友全面关系的总方针。1970年他把这个主义归结为美国与其全球盟友之间的“伙伴关系”(包括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并指出,其中心点是,美国将不再承担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尼克松主义处理了美国战后两度介入战事(朝鲜战争与越战)的矛盾;因为美国在未有正式承诺的国家作战,在技术上未有任何同盟含义的地区作战。针对这些地区,为了不要过分伸张势力,也不要放弃职守,尼克松主义订立美国干涉有三大标准:
    第一,美国将信守条约承诺。
    第二,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将于美国结盟的国家之自由,或威胁到美国视其生存攸关国家安全之国家时,美国将“提供保护伞”。
    第三,一旦涉及到非核之侵略,美国将“依赖直接受威胁的国家,承担起提供防御之人力之主要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