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生于日本东京,籍贯广东新会,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是中国著名建筑教育家、建筑学家。梁思成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梁思成的父亲是梁启超,第一任妻子林徽因,育有一女(梁再冰)一子(梁从诫);第二任妻子是林洙。文化大革命中,梁思成被当作“复古”典型批判并抄家,所收藏的全部图书资料被没收,1972年梁思成病逝于北京。 人物生平 成长求学时期 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是清末改革家,为躲避清政府迫害而出国,所以梁思成出生于日本东京。1912年,辛亥革命后,梁思成随父母从日本回国,在北京崇德国小及汇文中学(1912-1914)就学。1915年,入北平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1924年,和林徽因一起赴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又去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史,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肄业)。 1928年3月21日, 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之后赴欧洲参观古建筑,8月18日回国后,在沈阳东北大学任教,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1929年8月,林徽因从东北回到北平(今北京市),在协和医院生下女儿,取名梁再冰,意为纪念已故父亲梁启超“饮冰室”书房雅号。 1930年,和张锐参与天津市规划,以《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获奖。 抗日战争期间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梁思成于1931年回到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工作(任法式部主任)。 在1932年,主持了故宫文渊阁的修复工程。同年,著成《清式营造则例》手稿。 从1937年起,和林徽因等人先后踏遍中国十五省二百多个县,测绘和拍摄二千多件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遗物,包括天津蓟县辽代建筑独乐寺观音阁、宝坻辽代建筑广济寺、河北正定辽代建筑隆兴寺、山西辽代应县木塔、大同辽代寺庙群华严寺和善化寺、河北赵州隋朝建造的安济桥等。这些重大考察结果,写成文章在国外发表,引起国际上对这些文物的重视,为梁思成日后注释《营造法式》和编写《中国建筑史》,准备良好的基础。 1944至1945年,梁思成任教育部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 解放战争期间 1946年,梁思成赴美国讲学,受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并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因他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同年,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1948年,在平津战役前,梁思成绘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使北平古迹避免受到炮击,很好的保护了北京的文物和古城墙。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梁思成除了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和建筑系主任外,还先后担任了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室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50年初,梁思成与都市计划委员会的陈占祥一起向政府提出了新北京城的规划方案---《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建议在西郊建新北京,保护旧北京城,不在旧城建高层建筑,但建议没有被采纳。之后他多次上书,挽救了北海的团城。 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蔓延。梁思成因提倡以传统形式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担任解释拆除工作的任务,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毁于一旦,梁思成与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之后,在文化部举办的文物界知名人士欧美同学聚餐会上,林徽因也与吴晗发生了一次面对面的冲突。 1962年,在林徽因病逝七年之后,梁思成娶了比自己小27岁的林洙(程应铨前妻)。 文化大革命中,梁思成被当作“复古”典型批判并抄家,所收藏的全部图书资料被没收。 1972年1月9日,梁思成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与林徽因 梁思成第一任妻子是林徽因,1919年相识,1928年成婚,育有一女(梁再冰)一子(梁从诫)。 人物成就与荣誉 建筑作品:王国维纪念碑、梁启超墓、人民英雄纪念碑、任弼时墓、林徽因墓等。 学术著作:《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蓟县独乐寺山门考》、《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赵县大石桥》、《清式营造则例》、《故宫文渊阁楼面修理计划》、《曲阜孔庙之建筑及修葺计划》、《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和艺术》、《城市计划大纲序》、《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等。 1963年,梁思成设计了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建筑于1973年建成,1984年,荣获中国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1988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证书,表彰梁思成教授和他所领导的集体在“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中做出的重要贡献,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99年,原建设部设立“梁思成建筑奖”,以近代著名建筑家和教育家梁思成先生命名,是授予中国建筑师的最高荣誉奖,以表彰奖励在建筑设计创作中做出重大贡献和成绩的杰出建筑师。 梁思成故居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院。1931年至1937年间,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租住在北总布胡同3号四合院(现为24号院)。那是二人对中国建筑史及文物保护做出重要贡献的时期。从2009年7月起经过持续2年多的“拆迁”与“保护”的拉锯战,梁林故居终究未逃脱碎为瓦砾的命运。东城区文化委的事故调查原因称,开发单位是考虑到故居房屋陈旧、几经翻建、无人居住等原因,易出现险情,因此进行了“维修性拆除”。 2011年1月11日,在东城区人代会(临时)二次会议上,东城区文化委主任李承刚曾公开表示,梁林故居已被列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在居民腾退完毕后,这个院子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修缮。在查询2011年12月30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时也发现,位于北总布胡同24号院的梁林故居的确在此次普查中被列为新发现文物项目。然而1月27日有媒体在接到爆料后报道称,北总布胡同24号院梁林故居已被拆除,但北京市文物局并不知晓。而东城区文化委随后向北京市文物局递交的事故调查原因称,开发单位考虑到故居房屋腾退后,因陈旧、几经翻建、无人居住等原因,易出现险情,因此进行了“维修性拆除”。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拆除是由于建设单位为防止房屋在过节期间出现险情,而提前对房屋进行的“落架维修”,是维修前的一种“前期筹备工作”。 这座已被列为文物保护项目的古老四合院被拆,是因为它坐落在华润置地“华润大厦二期”商业写字楼西延工程的规划图上。在“限购”“限贷”的政策高压和资金回流压力下,正是为了节约成本,华润置地才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强拆被列入文物保护项目的北总布胡同24号。 梁思成奖 “梁思成奖”正式名称为“梁思成建筑奖”,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建筑学会授予中国建筑师的最高荣誉奖。该奖是以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家和教育家梁思成先生命名的中国建筑设计国家奖。设立“梁思成建筑奖”是为了激励中国建筑师的创新精神,繁荣建筑设计创作,提高中国建筑设计水平,表彰奖励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拥有重大成绩和贡献的杰出建筑师。 自2001年起,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设梁思成建筑奖2名,提名奖2至4名。每位梁思成建筑奖获得的人员,将从《梁思成奖励基金》中获得1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同时颁发获奖证书和奖牌。获得梁思成建筑提名奖的人员,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牌。 人物评价 美国学者费正清对梁思成在抗战时期的工作作了如下的评价:“二战”中,我们在中国的西部再度重逢,他们却都已成了半残的病人,但仍在不顾一切地、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致力于学术。当时林徽因身患肺结核,梁思成则因为青年时代一次车祸的后遗症而导致脊椎受伤。然而,无论疾病还是艰难的生活都无损于他们对自己的开创性研究工作的热情。就是在战时的这一时期,梁思成用英文写成了《图像中国建筑史》。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们是不畏困难、献身科学的崇高典范。 梁思成的学术成就也受到国外学术界的重视,专事研究中国科学史的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梁思成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