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名人 > 近代 >

老舍

http://www.newdu.com 2017-08-30 新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人物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是一名北京满族正红旗人。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他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北京市人民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话剧《茶馆》把其推向高峰,成为我国戏剧艺术殿堂的一颗璀璨明珠。
    人物生平
    个人经历
    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1908年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1921年,在《海外新声》上发表《她的失败》的白话小小说,署名舍予,这是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仅有700字。
    1922年,受礼加入基督教,后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
    1923年,在《南开季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
    1926年,在《小说月报》上连载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第1期署名“舒庆春”,第2期起改“老舍”。此后三年继续创作,在英国共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三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英国的教书生涯使老舍成为一名合格的作家。
    1929年夏,离英回国,在新加坡直流半年,任中学教员。
    1930年,回国任齐鲁大学教授,边写作边教学。
    1931年,与胡絜青女士结婚,同年发表长篇《小坡的生日》。
    1932年,创作《猫城记》,并在《现代》杂志连载。此后几年,老舍陆续创作了《离婚》和《月牙儿》等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1934年,任山东大学文学系教授。
    1936年,老舍辞去山东大学教授一职专心从事写作。9月,《骆驼祥子》在《宇宙风》连载,1939年该书由人间书屋正式发行。
    1937年,8月返齐鲁大学任教。11月只身奔赴武汉。
    1938年,老舍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对内主持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并全面负责总会的领导工作。同年7月,随文协西迁重庆。
    1939年,老舍翻译完成的英文版《金瓶梅》在伦顿出版,译名为"The Golden Lotus",此版是为西方比较权威的《金瓶梅》译本,先后发行四次。
    1944年,创作并由良友复兴印刷公司出版《四世同堂》第一卷《惶惑》。
    1946年,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同年出版《四世同堂》第二卷《偷生》。
    1949年,接文艺界三十余位友人信后决定回国,10月离美,12月抵达天津。
    1950年,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成立,任副理事长。
    1951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1953年,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
    1957年,《茶馆》发表于《收获》第一期。
    1966年,文革中不忍屈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且获投票第一,由于老舍已不在人世,遗憾颁予川端康成。
    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象征性的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婚姻家庭
    1930年,胡絜青正在北京师范大学念书,母亲怕她因为这学业而耽误了终身大事。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是胡絜青兄弟的朋友,有一回,他到胡家去玩,胡母托他帮忙物色。此时老舍正好从伦敦回国,且著有作品,于是罗常培便向胡母介绍了老舍,获知老舍的才华及人品后,胡母异常高兴,私下便定下了这位乘龙快婿,于是与罗一同商议了一个周密的计划使老舍与胡絜青见面。
    1930年冬天,老舍回到北平。在罗的安排之下,老舍到处被朋友们拉去吃饭,而饭桌上总有胡絜青。在频繁的相见之后,胡与舒产生了情愫。直到1931年夏天,胡絜青毕业,两人举行了婚礼。
    婚后半个月,老舍携带妻子来到济南,继续在大学任教,胡絜青则在一家中学里教书。两人第一个孩子出生在济南,是个女孩,取名舒济。1935年第二个孩子,儿子舒乙出生,1937年,在重庆产下第三个孩子,次女舒立。
    
    老舍的作品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儿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遗著,未完)
    《我这一辈子》(中篇小说)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老舍经典作品选》2002,当代世界
    《草原》 未知
    
    老舍茶馆

    《茶馆》,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剧中故事全部发生在北京城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先生抓住了这个场景的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五十七个主、次人物形象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展现了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阶层、数个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此剧亦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经典剧目,中国话剧一座里程碑,享誉海外,后多次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电视连续剧。
    
    老舍原名

    舒庆春
    
    我的母亲老舍
    《我的母亲》是小说家老舍的作品。《我的母亲》是一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回忆母亲的散文。 文章中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子女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赞颂之情。
    在文中,老舍细细地描述了母亲的性格,她勤劳、热心、疼爱儿女。母亲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
    这篇文章的风格是纯朴而清新的。语言随情而发,自然朴素,字字句句都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深之语;结构任性而为,平实流畅。结尾处,一声沉痛的叹息,明白如话,却是意悲而远,感人至深。
    
    老舍故居

    老舍故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后住过的地方共有十处,其中解放前九处 , 解放后一处。乃兹府丰盛胡同10号(今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是解放后居住的地方,直至辞世,老舍先生在这里住的时间最长,长达16年,人生成就最辉煌。
    
    人物评价

    胡风:“舍予是经过了生活底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没有被这些所湮没,反而显得更凸出,更难能而且可爱。所以他底真不是憨直,不是忘形,而是被复杂的枝叶所衬托着的果子。他底客客气气,谈笑风生里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话还是笑话的那一种幽默。现在大概大家都懂得那里面正闪耀着他底对于生活的真意,但他有时却要为国事,为公共事业,为友情伤心堕泪,这恐怕是很少为人知道的。”
    “舍予是非常欢喜交友,最能合群的人,但同时也是富于艺术家气质,能够孤独的人”。
    “舍予是尽了他的责任的,要他卖力的时候他卖力,要他挺身而出的时候他挺身而出,要他委曲求全的时候他委曲求全……特别是为了公共的目的而委屈自己的那一种努力,就我目接过的若干事实说,只有暗暗叹服包在谦和的言行里面的他底舍己的胸怀。”
    舒乙:“生活中的父亲完全是矛盾的。他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不说话,在闷着头构思写作。很严肃、很封闭。但是只要有人来,一听见朋友的声音。他马上很活跃了,平易近人,热情周到,很谈得来。仔细想来,父亲也矛盾。因为他对生活、对写作极认真勤奋;另一方面,他又特别有情趣,爱生活。”
    朱光潜:“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15]
    樊骏评价幽默之于老舍:“在某种意义上, 失去了幽默,,就没有了老舍, 更谈不上他在文学史上取得那样的成就与地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