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傅焕光1892年2月1日生于江苏省太仓县,1972年11月10日逝世于安徽黄山。其一向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是中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从1938年1月到1942年春历任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农林司技术科科长,农林部林业司造林科科长,兼四川教育学院教授。在此期间,他兼任农产促进委员会森林勘察团团长,对人工杉木林和一些经济林树种进行全面考察。1942年到1946年3月任农林部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主任。在任期间于1945年4月由农林部派送到美国学习考察水土保持。1950年5月任上海华东农林部林业局副局长。他组织并参加华东区森林调查,提出振兴华东林业的意见。1951年2月,傅焕光被调到安徽省任大别山林区管理处副处长。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遭受种种非难和迫害,于1972年11月10日在安徽黄山含冤逝世。 人物生平 1892年2月1日生于江苏省太仓县。 1915―1917年菲律宾大学森林技术管理科学习、毕业。 1917―1918年菲律宾大学农科选读。 1918―1918年任南京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教员。 1919―1921年任南京江苏省立第一造林场分场主任。 1922―1924年任南京东南大学农科秘书兼编辑。 1924―1926年任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实业厅农科科长、代理厅长。 1927―1928年任南京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校长、南京江苏省立第一造林场场长。 1928―1937年任南京总理陵园主任技师、园林组长兼设计委员会委员等职。 1938―1939年任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农林司科长。 1940―1942年任重庆国民政府农林部林业司造林科科长、兼农产促进委员会森林勘察团团长和重庆四川教育学院教授。 1942―1945年任农林部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主任。 1945―1946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及美国农业部水土保持总局研究部考察研究水土保持工作。 1946―1949年任中央林业实验所副所长、兼水土保持系主任, 及中央农业复兴委员会、全国水土保持专门委员会委员。 1949―1950年任南京总理陵园管理处处长、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森林系负责人。 1950―1951年任华东农林部林业局副局长。 1951―1953年任安徽省大别山林区管理处副处长。 1953―1955年任安徽省林业局副科长、林业厅工程师、造林处副处长等职。 1956―1958年任安徽省林业厅林业科学研究室主任。 1959―1972年任安徽省林业厅林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1972年11月10日逝世于安徽黄山。 人物评价 傅焕光一向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是中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早在1921年,他发表了《提倡造林以弭苏省水灾》 。文中分析了江苏省水旱灾害的原因,提出了治理途径:(1)防止海水倒流,营造固堤防风林,保证牢固的海堤和海塘;(2)防患太湖流域水灾,在西部水源山区造林,作为“节水流的根本之计”;(3)防治苏北水灾,在各河上游造林,“使水流从容宣泻,而淮北之沉灾可纾矣”。他还引述法国因破坏森林而发生水灾和以营造水源林而防治水灾的历史经过,来说明江苏省营造水源林的重要。他指出水源林长大成林后“大利无穷”。他呼吁“治水者不独注意于下游之疏浚,并规划于水源,择地造林,则苏省幸甚,国家幸甚”。傅焕光于1922年又发表《推广苏省林业之商榷》一文,对森林作了分类,其中列有保安林,包括:水源造林,护塘森林,护圩森林等。 傅焕光主持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工作期间,营造水土保持林,修筑一些侵蚀沟谷坊和坡地沟洫梯田工程,河谷滩地柳篱卦淤,农田垅作,种植牧草,初步控制了水土流失。傅焕光在天水期间陆续招聘了叶培忠、蒋德麒、黄希周、张绍钫、张德常、吴敬立、徐学训、魏章根、吴中伦、董新民、吕本顺、闫文光、薛志忠和若干助理技术人员组成技术班子。还聘请任承统、牛春山、袁义生、袁义田等指导协助工作。这是中国早期的水土保持科研队伍。1943年傅焕光等陪同国民政府行政院顾问、美国水土保持总局副局长罗德民考察西北水土保持,并在天水举办了水土保持研讨会。研讨内容包括水土保持的基础理论、西北地区水土流失情况、土地类型及土地运用、天水吕二沟及瓦窑沟的水土保持试验设计等方面。 1945年,傅焕光著有《水土保持与水土保持事业》论文,提出了水土保持学术理论方面的见解。他认为在远古时代,大地遍生草木,水土流失和风蚀微乎其微。这“称为地质土壤冲蚀或自然土壤冲蚀”。待人类活动激增,伐木烧垦,地表裸露,发生冲蚀和风蚀,肥土变为瘠地,“称之为土壤冲蚀或加速土壤冲蚀”。他把水土保持之工作范围划分为:土地分类及利用、保土蓄水、保持水源、安定沙漠、恢复废田和永续生产6个方面,包括农田水利、森林畜牧以及整个农村建设。他对水土保持的技术措施也提出了比较全面的实施意见。傅焕光这些对水土保持的深刻认识和高瞻远瞩的意见,时至今日,仍有一定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