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胡蝶原名胡瑞华,是民国时期电影皇后,被誉为民国第一美女,是“中国的葛利泰·嘉宝”。胡蝶的代表作有歌女红牡丹、啼笑因缘、绝代佳人等,获得过“亚洲影后”、“电影皇后”、最佳女主角奖、台湾金马奖等荣誉。胡蝶与国民党特务戴笠的绯闻被流传的有声有色,甚至传闻二人生有私生女。1989年,胡蝶病逝于温哥华,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临终留言“蝴蝶(胡蝶)要飞走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8年3月23日,胡蝶出生在上海提篮桥怡和码头附近的辅庆里,乳名宝娟。当年11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先后“驾崩”,末代皇帝宣统即位。后来胡蝶的母亲还常说:“这丫头就是老佛爷和皇上驾崩那年生的。”作为家中的独生女,胡蝶理所当然地享受了父母所有的疼爱,只是谁也没有意识到这个乖巧的孩子日后竟成为风华绝代的电影皇后。 胡家家庭生活小康,父母视美貌乖巧的胡蝶如掌上明珠,胡蝶3岁时,父亲胡少贡在姐夫唐绍仪(曾任北洋政府总理)弟弟的提携下出任京奉铁路总稽查,胡蝶幼年随父母迁居天津、北京、广州等地。胡蝶在这些奔波中,看到了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学会了和各类人打交道,甚至为了和小伙伴尽快融合,无意中培养了自己的语言天赋,她学会了会讲一口"京片子"、广东话、上海话,多种方言朗朗上口。幼年的胡蝶对语音极为敏感,这对她以后踏上戏剧之路带来帮助。小胡蝶六岁时,家里请了一位先生为她启蒙,八岁时小胡蝶进入天津天主教圣功女学就读,这在当时是件时髦新鲜的事,也由此胡蝶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学生时代就被誉为"才女"。此时的小胡蝶已显露演艺才华。她经常能模仿出本地特色的叫卖声,比如她随父亲到北站游玩,小贩“又香又脆的天津鸭梨,一毛一个”的吆喝被她学得惟妙惟肖。数年之后胡家移居广州,胡蝶进入广州培道学校(现广州市第七中学)读书,胡蝶在广州度过她的少年时期。道培学校毕业后,胡蝶转入北京公立第一师范就读。胡蝶16岁时,全家返回上海。胡蝶考入中国第一所电影演员训练学校——中华电影学校。胡蝶所受的良好教育也是她日后能够成为大明星的重要条件之一。 父亲为人宽厚,性格开朗,很有幽默感,母亲出生在大家庭,受教育不多,却很懂得为人处事,她慈爱但严格,从不因为胡蝶是独生女而有所骄纵,胡蝶在《回忆录》中提到,“她常教育我:‘你要别人待你好,首先你要待人好。’她没有能说出长篇的大道理,但是这句含有哲理、朴实无华的话使我一生受用。当我步入影坛,她又告诫我:‘凡事不要争先,要退后一步,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胡蝶回忆录》,胡蝶口述,刘慧琴整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10月出版) 演艺经历 胡蝶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颗巨星。她像一只彩蝶,在影坛神奇地飘飞四十余载,岁月的风雨曾打湿过她的翅膀,却没有摧毁她的意志。她几度息影,又几度复出,留下一百多部影片,也留下一段传奇。 胡蝶是在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归天的1908年出生的,祖籍广东鹤山,生于上海提篮桥。少年时,她曾于天津住过两三年,在圣功女学初级班读书。那时,她叫胡宝娟,入了影坛,才自易其名为胡蝶,意在如彩蝶一样,无拘无束,自由飞翔。 胡蝶16岁时,全家返回上海。1924年初,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牌式的作品《孤儿救祖记》在上海公演,这部片深深地打动了前来观看的每一位观众,这其中包括年仅16岁的胡蝶。这一年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电影演员训练学校——中华电影学校,胡蝶受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事业吸引,投考了由曾焕堂、顾肯夫等创办的中国第一家电影学校——上海中华电影学校,她如愿以偿地成为中华电影学校第一期也是唯一一期学生,同期的学员后在影坛享有盛名的有萧英、陈一棠、徐琴芳、高梨痕。系统学习影剧概论、电影行政、西洋近代戏剧史以及导演、化妆、舞蹈、唱歌等十多门课程,还有骑马、开车之类明星必杀技,她尤其喜欢表演课程,几乎投入了全部精力去钻研表演,在洪琛、汪煦昌、陈寿荫等一批电影名家的指导下,很快便显露出超常的才华。翌年,即应邀参加了徐欣夫导演,张织云、王元龙主演的《战功》一片的拍摄,随即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电影演员生涯。 学习结业后,胡蝶在大中华影片公司的《战功》一片中出演配角,接着在友联公司的《秋扇怨》中升任主演,绽放着两个甜甜的酒窝,胡蝶开始崭露头角。翌年,胡蝶和天一公司签订了两年合同,拍摄了《白蛇传》、《孟姜女》、《珍珠塔》、《儿女英雄传》等十余部影片。天一公司老板是邵醉翁,成立初期拍摄题材以民间故事为主,这些影片受到老百姓欢迎,但不受知识界关注,因为信念和对电影的认知不尽相同,虽然胡蝶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却始终不能和公司保持一致,因而胡蝶在天一公司时期没多少发挥余地,两年后,她“跳槽”到明星公司,才开始大放光芒。胡蝶后来在回忆录里说:“天一太过于从生意眼光出发,影片的娱乐性功能多于艺术性,且多数影片停留在宣扬旧道德,不合时尚潮流,虽拥有一定的观众,但却不能给观众回味的印象。”别的女明星为情事苦恼时,她已经在考虑电影商业价值与艺术成就的统一,境界云泥之别。 胡蝶相继在友联、天一等影片公司主演《秋扇怨》、《梁祝痛史》、《铁扇公主》等二十余部古装片。1928年入明星影片公司,曾主演《白云塔》、《火烧红莲寺》、《啼笑因缘》、《空谷兰》等影片。 1928年,胡蝶正式进入明星影片公司,开始了她艺术事业的辉煌时期。由于该公司郑正秋、张石川赏识她的素质和才华,认为她具有电影名星的潜质,不仅重用她主演公司着力推出的电影,甚至还请人专为她写剧本,后来的事实证明胡蝶也确实没有辜负公司的厚望。在张石川的新片《白云塔》里,胡蝶首次与阮玲玉这位后来也成为中国影坛的巨星合作,这也是阮玲玉生前二人惟一的一次合作。影片公映后票房不佳,不过胡蝶却受到了观众的一致称赞。最使胡蝶声名鹊起的是由她主演的《火烧红莲寺》,她清雅不俗的表演,大方开朗的性情随着侠女红姑潇洒飘逸的身影,一夜之间红遍了大江南北,成了观众深深喜爱的名星。尽管此片开了影坛武打片之泛滥的先河,受到舆论的指责,但是“胡蝶”这个名字家喻户晓,红遍中国却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1933年主演中国第一部蜡盘配音片《歌女红牡丹》,她把一个忍受丈夫虐待与压榨而毫无反抗、心地善良又有几分愚昧的女性刻画得相当成功。3月15日在上海公演时受到观众热烈的欢迎,连续上映了一个多月。此后在全国各地以及菲律宾等外国上映时,也是盛况空前。至今一些老年影迷在回忆胡蝶时,都一定会提起《歌女红牡丹》,可说这是胡蝶的成名之作。同年夏天,中国第一部片上发声的影片《自由之花》摄制成功。该片演的是京华名妓小凤仙与蔡锷将军的爱情故事,胡蝶在片中扮演小凤仙一角,好评如潮,影响极大。从此之后,各影片公司都开始制作有声片,中国电影步入了一个新阶段。胡蝶在明星公司拍片30多部,其中值得一提的还有1932年根据“鸳鸯蝴蝶派”作家张恨水同名小说拍制的《啼笑姻缘》,它是中国的第一部彩色片。胡蝶在片中一人兼演沈凤喜和何丽娜两角。她的表演得到张恨水的赞赏。对于胡蝶,文学大师张恨水如是评之:“胡蝶为人落落大方,一洗儿女之态,与客周旋,言语不着边际,海上社会,奇幻百出……胡真精明练达之人哉,言其性格则深沉、机警、爽利兼而有之,如与红楼人物相比拟,则十之五六若宝钗,十之二三若袭人,十之一二若晴雯。”也许正是因为胡蝶善于观察生活和具有练达的处事之风,演起角色来才出神入化,游刃有余。在六集影片《啼笑姻缘》中,她一人出演双角儿,既扮善良淳朴的艺人沈凤喜,又饰浪漫摩登的何丽娜,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演得活脱、生动,凸显了高超的表演功力。 胡蝶是最早投身于左翼电影创作的演员之一,对于上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的贡献功不可没。1933年,左翼电影的旗手夏衍等人推出左翼电影的开山作《狂流》。影片以1931年波及十六省的长江大水灾的“狂流”为背景,相当真实地表现了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景象。影片从思想、形式到表现手法,一扫陈旧之风,别开生面,被誉为“中国电影新的路线的开始”,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了以左翼为旗帜,摧枯拉朽的新时代。《狂流》是中国第一部左翼电影,胡蝶完美演绎了一位集温柔智慧与现代独立意识于一体的女性形象。胡蝶在影片中出演水患区的农村姑娘秀娟,她的表演十分刻苦,成功诠释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反抗精神,受到好评。这部电影堪称胡蝶演艺生涯中的里程碑式作品,也是中国黑白影片的经典之作。这部电影的成功,也出乎意料地提高了电影在文人心中的地位。在《狂流》上映之前,电影被认为是不入流的文艺形式。电影上映之后,越来越多的左翼作家加入到电影创作的行列当中,掀起了左翼电影的创作高潮,为抗日救亡运动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此外,在《盐湖》《春水清波》等左翼影片中,胡蝶都有出色的表演。上世纪30年代,一般的观众都是冲着明星而走进电影院的,胡蝶“那深深挟着梨涡的俏脸”,一度成为电影最靓丽的招牌。 胡蝶主演的《姊妹花》是她表演艺术的高峰 。在《姊妹花》中,她再次上演一人双角儿的戏码,同时拿捏大宝、二宝两个迥然不同的角色。这两个人物,尽管是双胞胎姐妹,但德性、品格和性情却差异巨大。影片《姊妹花》,批判了腐蚀灵魂、扼杀骨肉伦常的剥削阶级思想,揭示了阶级对立和贫富差异的社会问题,被誉为是郑正秋伦理片的巅峰之作。胡蝶的上佳表演,为其奠定了江山。因此,《姊妹花》也是胡蝶的代表作。1934年春节,作为贺岁片问世的这部影片,受到观众的热捧,连映两月有余,天天爆满,创造了当时国产片的最高票房纪录。后来在东南亚、西欧和日本等国映出,多有赞誉。 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主办者特别邀请胡蝶作为代表赴会。这年2月胡蝶携带着她拍摄的《姊妹花》、《空谷兰》等优秀影片历经艰辛到了莫斯科。由于误了时间,《姊妹花》没能赶上比赛,电影节上,放映了胡蝶主演的《姊妹花》和《空谷兰》两部影片,胡蝶一亮相,便吸引了国际影坛惊奇的目光。她身穿立领、琵琶穿旗袍的胡蝶襟、中开衩、下摆垂地的扫地旗袍,身披白狐披肩,面如芙蓉眉如柳,仪态端庄大方,美艳惊人,让世人为之折服,被誉为“中国的葛利泰· 嘉宝”。胡蝶扭转了外国人对中国女演员的看法。会后,胡蝶在苏联参观,又赴法、德、英、瑞、意等国观光考察,这是胡蝶眼界洞开的国际电影之旅。归国后,她撰有《胡蝶女士欧游杂记》一书,由良友公司出版。 胡蝶当之无愧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女神,也是明星公司的头牌代表。胡蝶人生彪悍的不需要解释。。胡蝶的绝技是一口软糯清甜的江苏国语,姐姐一开口,听的人骨头都酥了。 胡蝶是国民党员,知道的人或许不多,而且她还是“特别党员”。但是,这“特”与那“特”并非一回事。凡经国民党中央委员二人介绍入党的,方获此“尊号”,以区别于一般小党员。其实,胡蝶对政治一向无兴趣。当时国民党的声誉不佳,沾染上国民党员并不是什么光荣的“特殊材料”,因此国民党不得不强拉有社会影响的知名人士入党,以资号召而自抬身价。 正当胡蝶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东北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伴随着战争而来的是她和张学良的“跳舞事件”。当时胡蝶正随剧组赴北平拍摄《自由之花》、《落霞孤鹜》和《啼笑因缘》的外景。 1937年11月上海失守。不久,明星公司在上海枫林桥的总厂被日军占领,明星公司从此不复存在。此时丈夫潘有声已在香港发展事业,于是胡蝶携同家人避居香港。胡蝶和潘有声度过了一段堪称幸福的生活。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政府、驻港英军向日本华南派遣军总司令酒井隆中将投降。为了表达自己对残暴日军的反抗,她把香港投降日称之为又一个“蝶耻日”。日方曾重金邀请胡蝶出演《胡蝶游东京》,但被她以自己已经息影,而且有了身孕,短期内无法再现银幕为由,严正拒绝。 1942年,胡蝶夫妇领着两个年幼的儿女,跟随游击队艰难跋涉20多天,终于回到广东曲江。1942年11月24日到达陪都重庆。1946年胡蝶再次迁居香港。 1946年,胡蝶为香港大中华公司拍摄了《某夫人》、《锦绣天堂》等片。1952年潘有声逝世后,胡蝶停止拍片10年之久。1959年,她应邵氏公司之请重下银海,在香港、台湾先后拍摄了《街童》、《两个女性》、《后门》等片,其中以《后门》一片最为出色。它是一部伦理教育片,由导演李翰祥执导,胡蝶在片中扮演女主角徐太太。 1960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七届亚洲电影节上,《后门》获得最佳影片金禾奖,胡蝶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同年,该片再获日本文部大臣颁赠的最佳电影奖。52岁的胡蝶跃登“亚洲影后”的宝座。 1966年,胡蝶正式退出影坛。 1975年,胡蝶移居加拿大温哥华。 1986年,年近八十的胡蝶又获得台湾金马奖殊荣。 1989年4月23日,胡蝶因中风并发心脏病在温哥华病逝。 1995年,纪念电影百年华诞暨中国电影90华诞时,胡蝶荣膺中国电影世纪奖和女演员奖。 胡蝶和戴笠的私生女 关于胡蝶和戴笠的私生女一说,至今也没有得到证实,不过传说胡蝶侄女胡友松是胡蝶在重庆时跟戴笠所生的女儿,而那时潘有声是在外从商的,所以胡蝶在那期间的孩子除了戴笠别无他人,除非她在外面有人。当然这种说法也不是不可能,但是事情也没有得到证实,传说也就只是传说,将来也还是传说…… 胡蝶是怎么死的 潘有声因为得病去世了之后,胡蝶移居到了加拿大,后来她再也没有回到祖国,因为她在加拿大的温哥华度过晚年,也在那去世。她去世的时间是1989年4月23日,仅仅给人世留下了一句话便与世长辞了,她离开人世的原因据说是因为生病。 胡蝶能有安享晚年的时光不禁让人们想到了阮玲玉,她和胡蝶一样都是著名的女星,但是因为两个人性格的差异,阮玲玉最终无法承受舆论的压力,自杀而亡。胡蝶的性格开朗,她也受到过舆论的压力,但是她没有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倘若她也和阮玲玉一样,那么她就不会因为得病而死了。 从胡蝶本人的言论表述以及她在戴笠死后的一系列反应上来看,可以明确地知道戴笠和胡蝶之间没有过爱情,有的只是戴笠对胡蝶的一厢情愿。在电影界享有名声的胡蝶最后因为突发病情在国外去世,结束了她长达89年的人生。 人物评价 号称民国第一美女的影后胡蝶,是个绯闻不断的焦点人物。她的每一段绯闻都搞的惊天动地:她和初恋情人林雪怀之间的“蝶雪解约案”、她和潘有声长达六年的爱情长跑、“九·一八”之夜她和张学良的“红颜祸国”跳舞事件绯闻、她和国民党特工王戴笠将军被迫同居三年的绯闻……。每一段绯闻都被媒体渲染的有声有色,使这个民国第一美女的在人们心目中更加神秘,更加扑簌迷离。 民国时期的美女们都是真正美女,胡蝶在现代人的审美中未必是第一美女,但是绝对是美女。胡蝶一生磨难无数,她的人生,极光一样艳丽过,也地狱一样苦难过。她却活到了八十多岁。胡蝶命运的元素,除了宿命,还有性格。胡蝶性格温婉,柔情若水。她优柔,包容,对命运顺从。她爱美,爱物质,爱虚荣。老天赏赐给她的美貌让她的虚荣心轻易地得到收成,同样,她的美貌也给她带去样貌平凡的女人不能触及的苦难。胡蝶同时又是达观的,这达观让她有接纳之心。所以,她像一枝柔韧的芦苇一样活了下来,风雨中轻盈挺立。她有独到的倔强在她的命里面。 胡蝶是民国影坛的一座丰碑,她被誉为“中国的葛利泰· 嘉宝”,在世界影坛上为中国人扬眉吐气,令洋人刮目相看。国难当头,她坚守民族气节,做个干干净净的中国人。她将六个“中国之最”集于一身:中国真正意义的第一个“电影皇后”;主演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主演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第一个代表中国电影界出访外国的明星;被国人评为中国第一性感女性;中国第一个“亚洲影后”;2005年,国家邮电局借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邮票发行之际,特发行胡蝶纪念封1枚,极限明信片8枚,中国电影历史博物馆大堂第一个矗立的蜡像是胡蝶。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胡蝶主演的电影已在世界各地上演,深受外国人好评,其中电影《姐妹花》、《空谷兰》、《后门》在世界电影节参展获奖。梅兰芳大师在北京一次酒会上用“天下谁人不识君”来赞扬胡蝶,世界著名谐星卓别林曾当面称赞:“胡蝶,你真正了不起!”这一系列事实足以证明胡蝶的影响力。 同一批的女演员中,如胡蝶宁静祥和度完晚年的,寥寥无几,纸醉金迷的上海吞噬了一些人,水深火热的战乱蹂躏了一些人,史无前例的文革摧残了一些人,胡蝶在战后再次定居香港,是她日后得以安享晚年的重要前提,丧夫之痛,复出影坛,中年的岁月并非一帆风顺。或许命运对胡蝶是垂青的,回顾她经过的起伏波澜,不由心生感叹,命运若不垂青她这样辛勤坚韧的女子又应该垂青谁呢。 她是女人的传奇,她早已不在了江湖,但江湖上持久地拥有她的传说。 女人在江湖,爱由己?还是,爱不由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