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西晋大臣。好老庄之学,与嵇康、阮籍等结交。年四十始出仕,官至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领吏部10余年。选用官吏,皆亲作评论,以供皇帝选择,时称《山公启事》。太康四年(283)卒,年七十九岁。卒,谥曰康。涛著有文集十卷,(《唐书经籍志》作五卷。此依《隋书志》)《山公启事》三卷,(《隋书、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人物生平 早有识度 山涛的父亲山曜,官至宛句县令。山涛早年丧亲,家中贫困。少年时即有器量,卓尔不群。喜好《庄子》、《老子》,常隐居乡里,掩盖自己的志向才能。与嵇康、吕安为友,后又遇阮籍,常在一竹林中交游,志趣契合,为莫逆之交。嵇康后来因得罪司马氏而被治罪,临死前对儿子嵇绍说:“有巨源在,你就不会孤独无靠了。” 山涛四十岁时才入仕途,最初担任郡里的主簿、功曹及上计掾。后被举为孝廉,又被州里征辟为河南从事。 一次,山涛与石鉴共宿,夜里起来用脚踢一下石鉴,对他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你还在睡!知道太傅(指司马懿)称病卧床是何用意吗?”石鉴回答说:“宰相多次不上朝,给他个尺把长的诏书让他回家就是了,你何必操心呢!”山涛说:“咄!石生不要在马蹄间来往奔走啊!”于是丢弃官符而去。公元249年(正始十年),司马懿果然发动高平陵之变,诛灭了曹爽集团,山涛于是归隐不问世事。 颇受重用 山涛的从祖姑山氏是司马懿夫人张春华的母亲,因而可以见到司马师,司马师说:“当世的吕望是想做官吧!”于是命司隶校尉举山涛为茂才,授任郎中,又转任为骠骑将军王昶的从事中郎。 很久以后,被拜为赵国相,迁为尚书吏部郎。司马昭写给山涛的信说:“足下任职清明,高雅之操超群出世。顾念您家中贫乏,现在送去钱二十万,谷二百斛。” 魏主曾赐司马师春服,司马师转赐给山涛,又因山涛母亲年老,赐藜杖一根。山涛晚年与尚书和逌交好,又与钟会、裴秀亲近。因钟、裴二人争权夺利,山涛不偏不倚,处于中间,二人都从山涛那里得到好处而对他无恨。后迁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公元264年(景元五年),钟会在蜀作乱,司马昭准备亲自西征。当时曹魏的宗室都在邺,司马昭对山涛说:“西边的事我亲自去处理,后方的事诚心委托于您。”让山涛监视诸位宗室的动静,以本职行军司马,拨给亲兵五百人镇守邺。 同年,受封为新沓子。转为相国左长史,统领别营兵。司马昭认为山涛是乡闾中素有德望的人,于是命司马炎拜见他。司马昭将儿子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平日又看重司马攸,曾经问裴秀道:“大将军(指司马师)开国建业,未成而亡,我只是继承他的事业,所以想要立司马攸为世子,以归功于兄长,如何?”裴秀认为不可。又以此事问山涛,山涛回答说:“废长子立少子,违背礼制,是不祥的。国家的安危将由此事决定。”于是才定下以司马炎为世子,司马炎为此亲自拜谢山涛。 公元266年2月8日(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司马炎受禅即位,建立西晋,任命山涛代理大鸿胪,护送陈留王曹奂返回邺城。 治理有方 泰始(266年—274年)初年,加职奉车都尉,晋爵为新沓伯。羊祜执政时,有人要陷害裴秀,山涛厉言正色保护裴秀,因此不合权臣之意,出任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 冀州风俗鄙薄,无推贤荐才之风。山涛鉴别选拔隐逸之士,查访贤人,表彰或任命三十多人,都显名于当世。山涛因此受到百姓士人的仰慕推崇,当地风俗也为之改变。 侍母极孝 又转任北中郎将,督邺城守备事。后入朝为侍中,迁尚书。因母亲年老请求辞职,武帝下诏说:“您虽然想要奉养老母,然而职务有上下公私之分,家中早晚有人侍奉医药,您应当暂割情爱,以兴一心在公之德。”山涛决心辞官,表疏上了几十次,武帝很久才答应了他的要求,授议郎衔返回府第。武帝因山涛清贫俭约,无法供养家人,特别供给每日膳食,加赐床帐被褥。礼遇厚重,当时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公元274年(泰始十年),被任命为太常,因疾病没有就职。适逢母亲去世,于是返回乡里。 当时,山涛已年过七十,守丧超过常礼,亲自背土堆坟,亲手种植松柏。武帝下诏任命山涛为吏部尚书。山涛以母丧身病为由辞让,表章情意恳切,此时武帝皇后杨艳去世,山涛于是勉强扶持还洛阳。为诏命所逼迫,勉强就职。前后荐拔的人遍及京师和州郡,都是有用的人才。 屡求逊位 咸宁初年,转任太子少傅,加散骑常侍,又授职尚书仆射,加侍中,领吏部。山涛因自己年老多病,坚意辞让,于是上表陈情。上章表数十次,很久没有就职理事。 尚书左丞白褒奏山涛违诏。武帝说:“山涛因病自求辞职,只是没有听从他的要求罢了。如山涛用人不当而坐罪是可以的,何必上下动手,颠倒轻重呢?不得再追究此事。”山涛内心不安,于是上表谢罪说:“自古以来行王道者守正而已。陛下不能因为一个老臣而改变国法,臣有何心向皇上陈辞。请照白褒所上之表处置,以显示不枉刑法。”武帝又下手诏说:“白褒所奏是虚妄的,我所以未追究他的责任,是我不喜欢动辄发怒,您是明智而有度的人,哪能介意呢!应当就职理事,不让他们再上章表就是了。” 山涛决心引退,因为堂弟媳发丧,返回外舍。武帝下诏说:“山仆射近日暂时出居,因有所操劳而未还,这不是我坐侧席而待贤的意思。现派遣丞掾奉旨告谕,若身体尚未康复,便坐舆车抬回府寺。”山涛辞让不能获准,无奈之下才就职理事。 山公启事 山涛再次任选职十余年,每逢官位有缺,总选又几位备用的人,看到诏旨倾向于某一人,然后才明言上奏,先将武帝所想用的人提出,所以武帝所想用的人,有时没有先提出来,众人不了解详情,认为是山涛凭自己的意愿用人。有人在武帝面前说山涛的不是,所以武帝亲手写诏告诫山涛说:“用人的标准是有才,不遗漏疏远孤贱而有才的人,教化才能遍行于天下。”而山涛还是照样行事,一年以后,众人的意见才平息。山涛所荐拔上奏的人物,列名成册,当时称为《山公启事》。他前后选举百官都选贤用能,只有用陆亮,是武帝诏命所任用的,与山涛意见不一,山涛争辩而武帝不听。陆亮不久也因为贪污受贿而被罢免。 山涛在朝处于各派之中,晚年时正值杨皇后亲党专政。山涛不愿用杨氏,多次讽谏武帝,武帝虽领悟其意而终究不能改正。后来,山涛因年迈病重,上疏告退说:“臣年近八十,苟延残喘于旦夕,若对国家还有毫末之益,怎能留余力于盛世。迫于衰老,不能再负重任。当今四海无事,天下思从教化,从民心而行无为之政,百姓自能正己。只是应当崇尚风教以使民俗归厚罢了,陛下又有何事可做。臣耳聋目昏,无力奋进。君臣父子之间无须掩饰,因而直陈愚情,希望答应臣的请求。”于是摘下帽子,赤脚徒步送还印绶。 武帝下诏安慰山涛,山涛上表苦苦求退,武帝又下诏不许。尚书令卫瓘上奏说:“山涛因有小病,久不履职。频繁下诏,还不服从诏命。朝中议论以为这样不能成全他的高尚之节,也违背在职为公的要求。若山涛病情沉重,也不宜居官位。可免去山涛官职。”武帝下诏给卫瓘说:“山涛有德操,素为众望所归,而深心退让,十分恳切。故连续下诏,必求改变他的主张,以匡扶朝廷,弥补缺漏。主事者不明诏书深意,反而加以曲解,这有损于崇贤之风,给我加上轻贤无德之名,怎能给远近之人做出表率呢?”山涛不得已又就职理事。 公元279年(咸宁五年),武帝在杜预、张华的支持下决意伐吴,贾充、荀勖等人不同意伐吴,坚持他们的意见,武帝大怒,贾充立即脱帽认罪。山涛退朝回来和别人说:“古人云,‘只有圣人能做到内外无患,假如不是圣人,外部安宁了就必然有内部的忧患。’以晋目前的情况来看,放着吴作外部威胁,难道不是良计吗?” 精论武备 太康初年,迁任尚书右仆射,加光禄大夫、侍中,掌选职如前。山涛因年老身病坚决要求辞职,武帝亲手写诏说:“您的道德为世人楷模,况先帝已识您的高远之志。我将依靠您以使风俗淳厚,您为何要舍弃朝政以求高名呢!我的至诚之心还不足以使您明白吗?为何上表的言论是那样恳切。应当及时自勉,以慰我深切之望。您不改变引退之志,我将卧不安席。”山涛又上表坚意辞让,武帝不许。 吴国灭亡,天下一统之后,武帝下诏罢除天下兵役,表示海内平安无事,州郡都解散军队,大郡设置武吏一百人,小郡设五十人。武帝曾在宣武场讲武,山涛当时有疾病。武帝下诏乘坐人拉的辇车跟从。山涛当时与卢钦讨论用兵之本(卢钦已于平吴前去世,或许是记载错误,武帝于咸宁年间也曾在宣武场讲武)。认为不应该废除州郡武备,他的论点很精湛。 时人都认为山涛虽然不学孙武、吴起的兵法,但其论兵暗与兵法合,武帝称赞道:“真是天下之名言啊!”但不能采用。在惠帝永宁年间后,多次发生事变,盗贼蜂起,各郡国都因无军备而不能制止,于是导致天下大乱,果如山涛所言。 位列三司 公元282年(太康三年),被拜为司徒,山涛又坚意辞让,武帝下诏说:“您年迈而德高,是朝中元老,因而授给台辅之位,但您崇尚谦让之远名,反复推辞,令我心中忧虑。您应该坚持始终,辅助我呀。” 山涛又上表说:“臣侍奉天朝三十余年,对德政教化无毫厘功效。陛下私心爱臣不已,枉授三司之任。臣听说德行薄陋而位高,力量少而责任重,这样导致上有败坏国事之祸,下有损伤家庙祖宗之咎。希望陛下念累世君臣之恩,乞求骸骨以归故里。”武帝下诏说:“您辅助朝政,保护治理皇家,匡扶之功,为朕所依赖。司徒之职,实掌国家教化,因而敬授予您,以满足群臣百姓之望,怎能只顾谦让而贬低自己呢!”武帝下令不准山涛再上章表辞职,使者把印绶交给卧病在床的山涛。山涛说:“将死之人,怎能玷污官府呢!”于是卧病乘车归家。 清贫而终 公元283年(太康四年),山涛去世,终年七十九岁。武帝下诏赐棺木朝服各一具、衣一套、钱五十万、布百匹,以供丧事之用,策命追赠司徒的蜡印紫绶、侍中的貂蝉及新沓伯的蜡印青朱绶,以太牢礼仪祭祀,谥号康。 将要下葬时,又赐钱四十万、布百匹。司徒左长史范晷等上奏说:“山涛旧宅第仅有屋十间,但子孙众多,容纳不下。”武帝于是为山涛家建了住宅。 人物评价 山涛是竹林七贤中最年长的一位。他之加入竹林名士,是以其风神气度。同为竹林七贤的王戎对他的评论是:“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也就是说,他给人一种质素深广的印象。而大器度,正是其时名士之一种风度。虽然山涛与嵇康、阮籍情意甚笃,但是志趣其实并不相同,这从他举嵇康自代以至引出嵇康与之绝交一事,即可说明。他走的是另一条入仕的道路。 山涛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人,他谨慎小心地接近权力。在曹氏与司马氏权力争夺的关键时刻,山涛看出事变即,“遂隐身不交世务”。这之前他做的是曹爽的官,而曹爽将败,故隐退避嫌。但当大局已定,司马氏掌权的局面已经形成时,他便出来。山涛与司马氏是很近的姻亲,靠着这层关系,他去见司马师。司马师知道他的用意与抱负,便对他说:“吕望欲仕邪?”于是,“命司隶举秀才,除郎中,转骠骑将军王昶从事郎中。久之,拜赵相,迁尚书吏部郎。”开始做的当然都是小官,到了任尚书吏部郎的时候,山涛的仕途便一帆风顺了。 嵇康曾有《与山巨源绝交书》一文,后人因此对山涛颇多鄙夷。虽然山涛并不像嵇康那样是非分明,刚直峻急,但也只是行不违俗而已。譬如他也饮酒,但有一定限度,至八斗而止,与其他人的狂饮至于大醉不同。山涛生活俭约,为时论所崇仰。他在嵇康被杀后二十年,荐举嵇康的儿子嵇绍为秘书丞,他告诉嵇绍说:“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可见他二十年未忘旧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