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禧影视照 慈禧一生的生活十分的有规矩,吃喝穿用都相当讲究,尊贵无比,慈禧的午膳要摆上一百二十样菜,外带时鲜,四次洗一次澡要用一百条毛巾。 皇太后、皇帝吃饭叫“用膳”,开饭叫“传膳”。皇后以下叫用饭,一律不叫“用膳”。慈禧用膳,中餐和晚餐在储秀宫之南的体和殿的东两间内。用膳期间,慈禧身旁垂手站立着四个体面的太监,负保护与监督之责。另外有一个老太监侍立一旁,专门负责给慈禧布菜。菜摆齐了,侍膳的老太监喊一声“膳齐”,才请慈禧入座。这时慈禧用眼睛看哪个菜,侍膳的老太监就把这个菜往慈禧眼前挪,用羹匙将菜舀进布菜碟里。慈禧吃后如果说了一句“这个菜还不错”,就再用匙舀一次。到此为止,老太监就将这个菜往后撤,不能再舀第三次。如果舀了第三次,站在旁边的四个太监中为首的就喊一声:“撤!”这个菜就十天半个月不露面了。这四个太监是执行家法的。祖宗的家法,吃菜不许过三匙。慈禧是服从家法的。侍膳的老太监很懂规矩,所以从来不舀第三次。这样做,是防止坏人探知慈禧喜欢吃什么,下毒暗害。这是老祖宗立下的规矩。 慈禧的午膳要摆上一百二十样菜,外带时鲜。吃剩下的菜,慈禧将它们赏赐给王公、大臣、皇后、妃子、格格等。军机大臣王文韶在日记中记道:“(慈禧)赏元宵二百枚、腌白菜四棵、碗菜十二色、点心四种,时已掌灯矣。”这里既有时鲜菜,也有慈禧吃剩的菜。碗菜十二色、点心四种,就是慈禧吃剩的菜。能得到慈禧这个赏赐是莫大的荣耀。 慈禧的私厨叫西膳房。因慈禧曾住在内廷西六宫的长春宫,故宫内习称西太后,又叫西圣。其御膳房便称西膳房。西膳房养有名震京华的高级厨师,能做点心四百余种,菜品四千多种。 慈禧爱吃的主食、小吃、菜肴主要有以下几种: 小窝头。用细罗筛的玉米面、小米面、糜子面,加上豆粉、栗子粉合成面,然后分料加工。一种加白糖桂花,一种加红糖,一种加枣和其他果料。蒸熟食用,甜美可口。 饭卷子。把米饭和白面混合,用热水和面,然后蒸熟。种类很多,有陈米饭卷子,籼米饭卷子、粳米饭卷子。分甜咸两种,咸的加花椒盐、五香椒盐粉;甜的有枣泥、豆沙泥、白糖加桃仁,或加松子仁、核桃仁等。 菜包鸽松。把麻豆腐(豆腐渣)用羊油、黄酱炒熟,然后把各种炒成碎末的菜和炒熟的麻豆腐拌在饭里,再用洗净的白菜心的菜叶把拌好的料包好,连菜叶一起吃。 和尚跳墙。把酥造肉和剥皮的熟鸡蛋四枚放在一起上屉蒸熟。由于鸡蛋光滑,一半露在肉外有些像秃头。慈禧便赏给这个菜一个别名,叫“和尚跳墙”。 慈禧用膳每天有固定的时间,一般早膳七点,中膳十点半,晚膳下午五点。午后的加餐约在二点,晚上的加餐约在七点。 午膳过后,慈禧照例要散步。散步回来,就午睡了。午前十一点至午后一点是午睡的时间。太后、皇帝、皇后、嫔妃、格格都要睡午觉,这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雷打不动。为的是得天地阴阳之正气。慈禧是每天必午睡的。 午后是慈禧自由活动的时间。有时练书法,画国画;有时读小说,听评书;有时观二黄,品昆曲;有时乘画船,游西苑。慈禧的业余生活还是蛮丰富的。 晚上,慈禧要洗脚,天天洗。慈禧洗脚主要是为保养。洗脚水十分讲究。三伏天,天气热,就用杭菊花引煮沸后凉温了洗,可以清眩明目,两腋生风;三九天,天气冷,就用木瓜汤洗,使活血暖体,全身柔和。洗脚盆是木胎卷边银盆。木胎不易散热,卷边便于放脚,银盆可以防毒。有两个宫女侍候慈禧洗脚,洗脚后要进行脚部按摩,并定期修剪脚指甲。可见慈禧很早以前就进行足疗了。 慈禧洗完脚,就要洗澡了。洗澡大体是在晚膳后一个多小时,在宫门上锁之前。慈禧很爱洗澡。夏天天热,天天洗。冬天天冷,隔一两天洗一次。洗澡由四个训练有素的宫女侍候。洗澡时慈禧坐在一个为她特制的矮椅子上。用的是两个银澡盆。慈禧与其说是洗澡,不如说是擦澡。洗一次澡,大约用一百条毛巾。二十五条一叠,四叠像小山似的摆在那里。每条都是用黄丝线绣的金龙。一叠是一种姿势,有矫首的,有回头望月的,有戏珠的,有喷水的。四个宫女一起干活,她们第一遍先擦慈禧的上身,然后涂香皂,用的是宫里御制的玫瑰香皂。把香皂涂满了毛巾后,四个人一齐动起手来。擦完一条扔下一条,再取再擦。澡盆里的水随用随换,永远保持干净。全部洗完,需要一百条毛巾。用过的毛巾如同新的一般。 慈禧的睡眠很好,一沾枕头就睡着了,一觉天亮。 储秀宫宫门上锁的时间是晚八点。晚八点一过,就严格禁止出入。 如前所述,慈禧睡眠时,储秀宫宫室之内有五名宫女侍候。一名在卧室里侍寝,一名在更衣室外,一名在静室门外,二名在宫室门口。在储秀宫院内有七名太监值夜。储秀宫进门的南门口二名,体和殿北门二名,储秀宫东西偏殿和正宫廊子底下,各一名。他们负责巡逻守夜。 宫女侍寝与太监值夜,这是祖宗定下的规矩。这里对妃嫔,既有保护的作用,又有监视的意味。因此,整个清朝近三百年,妃嫔没有越格生事的。 这就是慈禧一天的活动。一天特忙碌,但忙而不乱。慈禧的饮食多样,且起居有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