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粟裕 军事研究专家研究粟裕将军在解放战争中的作战指挥艺术时发现,在这个时期有三个明显的高峰期。三个高峰期分别是:1946年7月到8月的苏中战役,1946年底到1947年五月苏北和山东诸战役,1948年6月到1949年一月同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在中原和济南等地进行的战略决战。综观三个高峰期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每个高峰期代表了一个明显的战略阶段。其中苏中七战七捷是解放战争的战略侦察阶段,苏北和山东诸战役是解放战争由战略相持到战略进攻的转折阶段,豫东、济南和淮海战役则是解放战争最后的战略决战阶段。我军历史上对3万以上的敌军进行合围的战役有22次,粟裕指挥的战役就有11次。其中包括对杜聿明集团30万人进行的我军最大的战略合围,还有如攻占上海,这是我军最大的城市攻坚战。 二、每个高峰期包含四个主要的战斗战役性质歼灭战。苏中战役虽是七战,但只有宣泰、如南、李堡和如黄路段四个主要歼灭敌正规军的战役战斗。苏北和山东诸战役主要由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四个重大战役组成。战略决战则包含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实际是由三个大的局部歼灭战组成。其中第一阶段的碾庄战役和第三阶段的陈官庄青龙集围歼战主要由粟裕大将指挥,所以这一阶段粟裕将军指挥的主要战役也是四个。在战役上对敌军师、军甚至兵团以上的作战对象进行分割、包围和歼灭,如宿北战役,分割整十一师和整六十九师,并全歼整六十九师;孟良崮战役,将整七十四师从汤兵团中挖割出来并全歼之;豫东战役,分割整七十二师与整七十五师,并全歼整七十五师。 三、比较三个高峰期的战役规模,后一期歼灭战无论歼敌数量还是歼敌建制都比前一期上一个台阶。苏中战役歼敌建制大多为旅级,歼敌数量在数千到万把人。苏北和山东诸战役歼敌建制为整编师级,歼敌数万人。战略决战歼敌建制为兵团级,歼敌人数通常为10万以上。最后一战歼灭杜聿明集团3个兵团实际已是方面军级。 四、就每个高峰期内的四个歼灭战比较而言,后期的歼灭战一般规模大于前期的歼灭战,甚至会接近后一个高峰期的初战。如黄路战役1.9万,接近宿北战役歼敌2.1万的纪录。莱芜战役歼敌七个师(旅),接近豫东战役歼敌两个整编师的规模。孟良崮战役虽然歼敌数不如莱芜战役,但意义非同小可,完全可以媲美豫东战役。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华野担负的任务最重,面临的敌人最多,歼灭的敌人也最多。粟裕指挥的著名战役几乎每仗都是在兵力上以少胜多,在武器装备上以弱胜强,甚至在大决战的淮海战役,都是如此。 五、每个高峰期之前,粟裕将军都有一个主动创造战场的过程。如抗战结束时粟裕将军未雨绸缪发起高邮,盱眙等战斗,为全面内战爆发后进行苏中战役创造了良好的战场条件。宿北战役前在淮阴、东台等地进行的一系列杀伤性战斗为宿北战役提供了必要的空间。而战略决战千华北野战军会同中原野战军经略中原,粉碎了国民党军在中原地区的全面防御系统,迫使其采用重兵群集的所谓分区防御,从而迎来了国共双方的最后决战。 六、在每个高峰期前夕,粟裕将军都对中央的战略方针提出过修正,而且实践被证明是正确的。粟裕将军在苏中战役时对内战作战方针确定的贡献和豫东战役前提出华野一兵团暂不过江的建议已是人尽皆知。实际在宿北战役前粟裕也对山东和苏北我军会合后的首战选择提出过自己的意见。当时中央倾向先在鲁南寻求战机,而粟裕将军作为战区指挥员感到守土有责,提出先在苏北打一仗。结果是苏北,鲁南双双告捷。充分体现了粟裕将军出奇用奇的天才本领。 ——此文摘自罗元生、欧阳青《毛泽东与故乡的十位将帅》,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年一月北京第一版,第133-134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