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开国上将 肖劲光(1903-1989年),曾用名肖玉成,190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穷苦手艺人家庭,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赴苏联学习,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2军第6师党代表,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再赴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土地革命时期,历任闽粤赣军区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政治委员,闽赣军区司令员兼红7军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到达陕北后,其历任中共陕甘宁省委军事部部长兼红29军军长,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陕甘宁留守兵团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肖劲光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兼南满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12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毛泽东称:“我在延安就是靠肖劲光吃饭。” 黄克诚(1902-1986年),汉族人,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永兴县一个贫寒农家,小时曾读私塾,1922年进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学习,1925年加入共产党,后赴广州中央政治讲习所学习。翌年,参加北伐。1928年,他回乡参加湘南暴动,随朱德的部队上井冈?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游击队党代表、团党代表、团长、游击队司令、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卫生部部长,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黄克诚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政治委员,八路军第2纵队、第4纵队政治委员,第5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3师师长、政治委员,苏北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共苏北区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西满军区副政治委员、司令员,中共西满分局代理书记,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中共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中共天津市委书记。解放后,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湖南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其虽立过许多战功,但毛泽东对他另有看法。 黄克诚在党内军内历来是以看问题尖锐着称的,陈毅就曾对第3师的干部说过:“你们的师长眼睛虽然近视,但他看事情却是千里眼啊!”同时他又是一个勇于提意见的人物,以致毛泽东也曾因他爱提意见而说过“上至中央下至支部,他都有意见”的话。 张云逸(1892-1974年),原名运镒,又名胜之,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892年8月10日出生于海南岛文昌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08年考入广州陆军小学,次年加入同盟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百色起义、?反围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红7军军长、中央军委副参谋长、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毛泽东称其“老成持重,威望颇高”。 张云逸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关心人民,爱护同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正如毛泽东所称赞的:“数十年如一日奋斗不息,是模范的共产党员。” 王树声(1905-1974年),新中国十大将之一,原名王宏信,乳名国萌,1905年5月6日出生于湖北麻城县乘马岗区项家冲一个富户家庭。他少年时喜好读书,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与领导黄麻起义。历任红11军分队长,红1军第1师支队长、团〖HK〗?长,红25军师长,红31军军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冀鲁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河南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鄂豫军区司令员。新中国成立之后,历任湖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毛泽东对其称“党中央相信你”。 谭政,原名谭世铭,号举安,1906年6月14日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东台山楠竹村一个富户人家,1927年参加革命,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特务营任文书、书记,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31?团秘书,红4军军委秘书长、军政治部训练部部长,红12军政治部主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红1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战时期,任八路军后方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副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建国后,任中南军区第三政治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常委、顾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伟人毛泽东称:谭政“谈政”,这是对谭政一生功绩的高度概括和评价,对当前党的政治工作者也是一种鞭策和启迪。 许光达(1908-1969年),原名许德华,1908年11月19日出生于湖南长沙县东乡萝卜冲一个贫农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入黄埔军校第5期炮科学习,北伐时任见习排长,参加南昌起义,任代理连长。大革命失败后,被党派往洪湖苏区,历任红6军?参谋长,第17师政治委员,红3军第22团团长、红8师师长,负伤后赴俄学习军事。1939年回国,历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长、教育长,第3分校校长,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区司令员,防空、交通司令员,情报部第一室主任,晋绥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兼独立第2旅旅长、第3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第3军军长、第2兵团司令员。 1955年,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在国防部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许光达得知自己将要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消息,心中深感不安。几经思考后,他给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军委领导写了一份“降衔申请书”,情真意切地请辞。拿着这份申请书,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军委会议上激动地对朱德、彭德怀等人说:“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毛主席、中共中央军委没有批准许光达的申请,而是依据他的贡献,仍然授予了他大将军衔。 罗瑞卿(1906-1978年),四川省南充县舞凤乡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闽西游击大队队长,红4军团参谋长、纵队参谋主任、支队党代表、纵队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军政委、红1军团保卫局局长、红一方面军保卫局局长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第2兵团政委、第19兵团政委。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长,公安军司令员兼政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要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毛泽东称“天塌下来,有罗长子顶着”。 徐海东,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大将。1900年6月17日出生于湖北黄陂县夏店区徐家桥村一个贫苦窑工家庭。9岁时入私塾念书,12岁进窑厂做工,饱尝艰辛。1925年毅然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年后,在北伐战争的汀泗桥战斗中初露锋芒,曾率领一排兵力〖HS)〗?击溃敌军四个炮兵连。1927年受命返乡,组织黄陂县第一支农民自卫军,曾先后任河口区农民自卫军队长、中共黄陂县委军事部长兼夏店区区委书记、县赤卫军大队长、独立营营长、鄂东警卫第2团团长。1931年春,其所部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任团长。 第四次反“围剿”时,徐海东相继担任红军独立师师长、红9军第27师师长,以后又担任红25军第74师师长、军长,红28军军长、中国鄂豫陕省委委员、红15军团军团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4支队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毛泽东非常钟爱徐海东这位虎将。当徐海东住院治疗时,他发电嘱咐安慰他“静心养病,天塌不管”,每次开会,他都要问“海东同志来了没有?”他高度赞扬徐海东同志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此言不虚,可谓中肯之致。 陈赓(1903-1961)1946年7月,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同蒲前线敌军处于绝对优势,陈赓根据形势采取运动战多次击溃敌军,取得了闻夏、同蒲等战斗的胜利。9月22日,在临浮战役中,陈赓指挥部队向敌整编第1旅发起进攻,24日,全歼了所谓的“天下第1旅”,击毙敌第2团团长王亚武。这次战役是陈赓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灵活地将运动战和游击战结合起来,指挥部队英勇作战所取得的胜利。闻夏、同蒲、临浮,三战三捷,连党中央都夸奖,说是“出乎意料之外”。中央军委为此专门发出《关于陈赓纵队作战胜利通报》,高度评价了陈赓的指挥艺术。 1947年夏,鉴于形势的发展,中央军委决定调陈赓纵队西渡黄河,配合彭总司令的部队进行陕甘宁边区保卫战,保卫党中央。陈赓经过深思熟虑,认为这个决策不够英明。7月19日,陈赓接受中央指示,去陕北开会。他来到党中央驻地定边县的小河村,毛泽东亲自出来迎接,一阵寒暄之后,毛泽东亲切地说:“你们在晋南打得很好,给了敌人致命的一击,把蒋介石吓坏了,现在要你们再吓吓蒋介石,这一次要把他吓疯。”陈赓在会议期间经过仔细斟酌和慎重的权衡,最终决定坦诚相见,把自己的意见毫无保留地倾吐给毛泽东。他认为党中央让他率部西渡黄河是消极防御,而不是积极进攻,应该“南渡黄河,东杀西砍,再给敌人胸膛插进一把刀子”。 毛泽东激动地说:“好!好!你真不愧是陈赓,我知道你肚子里有绝的。”中央军委经过研究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决定刘邓、陈赓、陈粟大军布成“品”字阵势,互为犄角,向敌人展开大规模进攻,派陈赓兵团南渡黄河,由晋南挺进豫西,依托伏牛山作战。毛泽东向陈赓讲了“破釜沉舟”的故事,陈赓说:“主席,那我更要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打到豫西去!”毛泽东风趣地说:“只要锅别砸了,船也别沉了。”1947年8月,陈赓率领由太岳纵队、第10纵队、第38军组建的兵团部队迅速渡过黄河,突破蒋介石的三百里黄河防线连续解放10座县城,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狼狈异常。不久,陈赓又遵循毛泽东的指示在伏牛山东麓展开主力,歼敌万余。11月,陈赓主持制定“豫西牵牛”计划,寻机歼灭李铁军兵团,以有力地配合挺进中原的中原野战军主力作战,李铁军果然中计,主力被拖到西峡口、夏馆一带达半个月之久。 李铁军还得意洋洋地吹嘘已将陈赓“主力”逼进深山。这时,陈赓部队和华野部队在平汉路展开大规模破击战,取得巨大的胜利。蒋介石急忙调兵实施南北夹击,李铁军率整编第3师北上增援。陈赓马上下令变“牵牛”为“赶牛”,并请华野帮助。李铁军见势不妙,将部队撤至祝王砦地区进行防御。25日19时,进攻开始,26日20时,敌第5兵团之整编第3师被全歼,敌少将参谋长李英才、少将副师长路可贞等6000多人被俘获,李铁军仓皇出逃。人们称赞“豫西牵牛”是陈赓的杰作,而祝王砦地区“宰牛”则是“牵牛”的圆满结果,也是“牵牛”这一作战部署的锦上添花。 粟裕(1907-1984年),我国著名的常胜将军,军事家,1907年8月10日出生于湘西会同县伏龙乡枫木树脚村一个清末秀才家庭。早年曾就读于常德第二师范学校,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南昌起义,后随朱德部队进军井冈山。在长期的革命战争生涯中,他历任?红军连长、营长、支队长、师长、红4军参谋长、抗日先遣队参谋长、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粟裕历任新四军第2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副指挥、苏北指挥部副指挥、新四军第1师师长、苏中军区、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委,曾巧妙运用军事战术,取得黄桥决战、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重大胜利,其所率军队被毛泽东誉为全国各地战绩最大的军队。毛泽东称其是“常胜将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