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方面始终对张辽忌惮不已,尤其是孙权,当听说张辽病了,还不忘告诫众将“张辽虽然有病,还是勇不可挡,应当谨慎行事。”自合肥之战后,终张辽一生,孙权都不敢对张辽军开战。关羽就不用多说了,官渡之战前期斩颜良,解白马围,真正是“万众之中取上将首级”。樊城战役,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中原震动。曹操因为樊城离许都太近,一时甚至产生过迁都以避其锋芒的念头。这足以使之成为古代名将。有意思的是,这两人曾经在曹操军中一起共事,且关系还不错。关羽斩颜良,就是派的张辽和关羽为前锋。关羽不忘刘备“厚恩”,在曹营中没有“久留之意”,曹操就是派张辽前去试探的。因此有记载说,张辽把关羽称作是兄弟。 ![]() 网络配图 公元782年,礼仪史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在武庙中塑像,祭奠自春秋至唐建中年间在军事上享有盛誉的名将,共六十四人,两人同时在列,张辽之后就是关羽。 究竟是什么原因后世两人的名气差别如此之大呢? 这当然少不了《三国演义》的宣传推介。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作用明显得到了强化。其作为武将的故事情节明显增加,如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等等。就是真实的斩颜良一节还觉得“不过瘾”,还要再加上一个“诛文丑”。由于河北大将麴义在和关羽对垒之前已经死了,淳于琼又是一个酒鬼将军,这样一来,河北袁绍手下的两员大将就都成了关羽所杀。 《三国演义》是在民间传说故事和说书艺人话本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成书之前,三国故事已经经过民间文人、艺人的加工而在民间大量流传,其人物形象已经非常精彩,经过《三国演义》的再加工,这种形象就更加丰满,因而也就更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文学作品有一个特点,为了“制造”戏剧矛盾和冲突,就会对所塑造英雄人物的事迹尽可能的放大。人们对于自己口语相传的英雄,你越是将他的能力“武艺”无限放大,就越是能被人们接受。从这一点上来说,《三国演义》是最成功的历史小说。以至于到了今天,不关你是如何强调,历史上的三国人物是怎样的,总会有些人会告诉你,《三国演义》不是这样说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民间文学的能量是巨大的,当它再经过文学大家的加工处理,这个人物更加鲜明、丰满和精彩,其影响力也就更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