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悲情绛侯——周亚夫 周亚夫(前199-前143),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军事家,汉族,沛县(今江苏沛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后死于狱中。 纵观周亚夫的一生,干了两件辉煌的大事:一是驻军细柳,严于治军,为保卫国都长安免遭匈奴铁骑的践踏而做出了贡献。二是指挥平定七国之乱,粉碎了诸侯王企图分裂和割据的阴谋,维护了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可以说没有七国之乱的平定,就不会有诸侯王国割剧势力威胁中央政权问题的最终解决,同样也就难以出现汉武帝时的强盛局面。显然周亚夫为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周亚夫一生戎马,安邦辅国,攘除鞑虏,功绩斐然。但没能得善终,惨遭陷害。 在公元前152年,丞相陶青有病退职,景帝任命周亚夫为丞相。开始景帝对他非常器重,由于周亚夫的耿直,不会讲政治策略,逐渐被景帝疏远,最后落个悲剧的结局。有一次,景帝要废掉栗太子刘荣,刘荣是栗姬所生,所以叫栗太子。但周亚夫却反对,结果导致景帝对他开始疏远。还有和他有仇的梁王,每次到京城来,都在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对他也很不利。 这事刚过去,周亚夫又因事惹祸,这次是由于他的儿子。儿子见他年老了,就偷偷买了五百甲盾,准备在他去世时发丧时用,这甲盾是国家禁止个人买卖的。周亚夫的儿子给佣工期限少,还不想早点给钱,结果,心有怨气的佣工就告发他私自买国家禁止的用品,要谋反。景帝派人追查此事。 负责调查的人叫来周亚夫,询问原因。周亚夫不知道儿子做了什么,对问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负责的人以为他在赌气,便向景帝报告了。景帝很生气,将周亚夫交给最高司法官廷尉审理。 廷尉问周亚夫:“君侯为什么要谋反啊?” 周亚夫答道:“儿子买的都是丧葬品,怎么说是谋反呢?” 廷尉讽刺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 周亚夫受此屈辱,无法忍受,开始差官召他入朝时就要自杀,被夫人阻拦,这次又受羞辱,更是难以忍受,于是绝食抗议,五天后,吐血身亡。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称赞的同时,也为他惋惜,说他因为过于耿直,对皇帝不尊重,结果导致悲剧结局,令人感慨! 最后的这个结局果真是饿死的,但是否有老太太相面之说还有待考证! 18洪武之勇——徐达 徐达 (1332~1385), 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初朱元璋为郭子兴部将,往归之。从南略定远,取和州。渡江拔攻城取拔寨,皆为军锋之冠,后为大将,统兵征战。吴元年,为左相国,拜大将军。洪武初累官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追封中山王。 徐达本人的作战风格为:对战略全局的深思熟虑,以及对战略决策的坚决贯彻,所谓时时以王霸之略尽,他善于分化和瓦解敌人。定西之战,就是围魏救赵,后趁黑夜发起攻击。沈儿峪之战,就是先疲后打。 据史书里记载,徐达一生共攻破大都市两个,省会三个,郡县上百(没有重复)。 不管从武力、谋略、成就各方面,徐达在历史上都出类拔萃,他也是为数不多的能得善终的明朝开国元勋(朱元璋为保帝位,杀尽功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