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是一项很重的体力劳动,每一个人都累得汗流满面,可这些家属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干出个模样来,让部队领导看看,我们也不是吃闲饭的。姚金花是部队职工姚鲜的女儿,她当时刚满22岁,也跟队来到淘金点。在分配工作时,程延宽见她勤快,干活利索,就安排她守着溜槽。那天快收工了,姚金花看到流水冲刷下的溜槽内有一块沾满泥沙的石头,她想捡起来扔掉,掂在手里却发觉分量很重。细心的姚金花把它放到水里洗了起来。这一洗不得了,手中的石头竟变成了一块熠熠生辉的金疙瘩。“金子,我发现狗头金了!”姚金花兴奋得喊了起来。在这里发现了狗头金,大家的情绪一下子被鼓动起来,既然有一块,就会有两块。那个夏天,姚金花和她的伙伴们一共采出了7块狗头金,最小的也在220克以上。沉寂多年的团结沟沸腾了。山里的老乡说,是他们感动了山神,才会得到这么多的金子。上级听说了,要把这块黑龙江省最大的狗头金拿到北京去,程延宽和姚金花他们二话没说,把淘得的大大小小的金疙瘩全部献了出来。 “石头大校”掀开新篇章 20世纪60年代,美国地质调查所的罗杰·罗伯茨经过系统研究,断定在内华达州中北部尤里卡县的塔斯卡罗拉山区,贮存有规模巨大的金矿床。1961年,大量的化学样品源源不断地送到公司的化验室,紧跟着的钻探验证使公司的老总们眉飞色舞,第三钻便打到了80英尺厚、品位达34克的厚大矿体。1965年,卡林型——一种金的颗粒小到几微米浸染在碳酸类岩石中的具有较大远景的新类型金矿床——微细浸染型金矿床诞生了。随着这个矿床的挖掘开采,美国迅速跻身世界产金大国行列。25年后,被誉为“石头大校”的中国武警黄金部队高级工程师王世忠经过艰难漫长的求证,在金龙山“点石成金”,卡林型金矿床给中国的黄金事业掀开了新的篇章。这个矿区位于陕西省镇安县米粮镇东长沟村境内,位于秦岭褶皱系。秦岭有黄金,史书上不乏此类记载。秦岭遍地的矿洞向人们昭示着这儿曾经的辉煌。20世纪80年代,黄金部队领导者也将目光锁定在这里。 十四支队大队人马开赴秦岭。钻井一口接一口地打,虽然也见金,但不像想的那样多,看不到任何有大金矿的前兆。地质找矿就这样变幻莫测,深不见底。如果运气好,碰到好的矿区,可以使人一夜暴富,如果运气差,打不着矿脉,也可以使人成为穷光蛋。因为打的每一尺都是用钱堆出来的。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国家,项目成功率在5%左右。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我国地表面金矿地表矿体已经基本普查完毕,找矿难度越来越大。要在莽莽苍苍的群山峻岭中找出几十公分至几米宽的肉眼看不见的金矿脉,无异于大海捞金。一天,王世忠在地质工程师孙书山那里看到一个美国卡林型金矿样品。他猛然想起这个矿样他见过。20世纪60年代在镇安矿区进行大会战,当时西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发现了秦岭镇安县东南的丁家山马家沟汞锑矿带。但是由于信息不通,美国发现卡林型金矿的事情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找汞锑矿,也忽略了对金矿样品的化验分析。卡林型金矿样品给王世忠以新的启示。他决定改变几十年一贯制的地质找矿方法,进行逆向思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