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趣的是,新婚之夕,大家四处都找不到新郎倌胡林翼的影子,原来他独自跑到外面喝酒去了,而且喝得烂醉如泥。这一回,陶夫人更加火冒三丈,埋怨陶澍看人走眼,选择了这么个混帐女婿,误了女儿终身,陶澍回答说:“此子是瑚琏之器,将来必成大事,年少纵情,不足深责。他现在不玩,国家用材之时,他就没有时间玩了。” 有次他老丈人两江总督陶澍请当地名流吃饭,他在席间滔滔而谈,不管谁和他辩论都要被他一顿奚落,甚至讥讽。结果被岳父骂作“浮萍耳”。此后,他便浪子回头,发奋读书,后来中进士,胡林翼就开始铆足了劲儿念书,第二年乡试高中,第三年又连捷中进士点翰林,时年仅25岁。 成为翰林后,胡林翼仍流连于勾栏瓦肆。《花随人圣庵摭忆》里讲了这样一件趣事:胡林翼点翰林后,常与同乡善化人周寿昌出入花街柳巷间。一夕,方与周寿昌同就某娼家,坊卒掩至,周寿昌机警,避入厨房,易服而立,得免被执,而胡林翼等人被抓回去问讯,因为不敢吐露身份,所以颇受辱。及释归,就与周绝交,谓其临难相弃,不够朋友。其后,胡林翼治军招勇,就不喜用善化籍人。 真正使胡林翼大彻大悟、痛改前非的是四年后的江南乡试案。那一年,文庆任主考,他任副主考,一同主持江南乡试。不料,他们违规携带别人入闱阅试卷之事被告发。结果,文庆谪戍新疆,胡林翼降一级左迁内阁中书。此事对胡林翼的父亲胡达源打击很大,第二年便因郁病去世。胡林翼为此深自悔恨。父亲的去世,也使他顿觉家族的重任将压在他一人的身上。丁忧期间,他痛定思痛,反躬自省,下决心再不像过去那样荒废年月了。 胡林翼一出手就显示了其不同凡响的见识。他深知如果靠一步一步升迁那是希望渺茫,于是他就从亲友那借了一万五千两银子捐了个知府衔,很快就被分到贵州安顺县。当时安顺土匪猖獗,一般人都视之为畏途,不愿前往,而胡林翼因为捐的钱较多,本可以自行选择其他地方任职的,但是他毅然前往。 贵州是胡林翼事业开始的地方。《清实录》说“贵州所属各地方往往聚有匪徒”,“数百为群,聚散无定,抢劫拒捕”。胡林翼年轻时究心兵略,对军事素有研究,此时刚好派上用场。他深入民间,延访士绅;短衣草鞋,探访匪穴;训练民兵,遂以知兵名天下。他在贵州和土匪打了六七年的交道,带领官兵与盗匪作战数百次,镇压过天柱等地苗民起义和湖南李沅发起义,后总结战争经验编成了《胡氏兵法》。《胡氏兵法》不只谈兵,更多是谈怎样培养人的精神品格,怎样进行道德修养,怎样对待民众,培本养民。胡林翼在贵州任知府的前三年内,因为剿匪安民有功连升三级,官至贵东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