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战斗力标准真正立起来、落下去,一刻也离不开军人贲张的血性。因为苦累是军人职业的常态,流血牺牲是所有战争的共性,如果平时不想吃苦、不愿吃苦、不敢吃苦,训练场上不敢掉皮掉肉,战时岂能做到舍生忘死、以命相搏?一些现象值得警惕:有的言必称“刺刀见红”,遇到“险”“难”“危”局却畏首畏尾,裹足不前;有的“敢打必胜”喊得震天响,关键时刻却守不住阵地、攻不下山头;有的标榜“除了打赢一无所求、为了打赢一无所惜”,实战化训练却让位于面子、彩头、位子,等等。这些以“假把式”作打仗准备、用不打仗心态作能打仗姿态的伪血性、假血性,危害当下,遗患无穷。 不可否认,军人血性并非天性,作为一种精神状态、意志力量,不同的人在同样的训练、作战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域条件下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那么,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哪里来? 熔炉炼硬钢,磨砺生斗志。正如鸟笼里养不出雄鹰、园林里育不出猛虎,英勇善战的部队是打出来的,闻战则喜的官兵是刀尖舔血“舔”出来的。同时,艰险、连续、严苛的高强度训练能够带来官兵作战水平的提升,实战本领越是高强,血性味就会越足,正所谓“艺高人胆大”。 锤炼过硬战斗精神又是一场“寂寞长跑”。军人血性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的特性,注定了战斗精神培塑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也不是一成不变、永不消退的,必须持之以恒,以抓铁有痕的韧劲,在“长”“常”上下功夫,将官兵砥砺成“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