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富豪大多两种出身:一是贪官;二是靠经营智慧而成巨富的商人。贪官大都没好下场,和珅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然而,那些靠勤劳、智慧发家的巨贾们,结局却各不相同。 1、第一富翁——伍秉鉴(1769—1843年):商名伍浩官。清代广东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私鸦片迅成巨富。1834年已宣称有资产2600万元(一说为2600万两),西方学者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1843年清政府令行商偿还《南京条约》规定的300万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100万。 《华尔街日报》对于伍秉鉴的评价是这样的:“他出生于1769年的清朝行商。伍秉鉴继承父业与外商从事买卖,又进一步贷款给外商并以此获得巨富。他在西方商界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伍秉鉴是清代十三行商人中的一员。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伍家的怡和行成为广州行商的领头人。伍家似乎要比其他行商更精于投资之道,很快就积累了巨额的财富。1834年时,伍家自己估计,他们的财产已有2600万银元。有人估算这相当于今天的50亿人民币。这个数字意味着,即使在当时西方人的眼中,这个家庭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人家庭。 伍国莹被外商称为“浩官”,这个商名也为其子孙所沿用,成为了19世纪前期国际商界上一个响亮的名字。1801年,伍国莹的儿子伍秉鉴继承了伍家怡和洋行的业务。正是他使怡和洋行成为了行商中的佼佼者。 伍秉鉴将十三行带入巅峰。伍秉鉴被西方商人认为“诚实、亲切、细心、慷慨,而且富有”,英国人称赞他“善于理财,聪明过人”,但是也说“他天生有懦弱的性格”。据说他有一个红色的顶戴,但他从不在公众场合戴出来炫耀,只是在自己生日的时候偶尔穿一下。 一个美国波士顿商人和伍秉鉴合作经营一项生意,由于经营不善,美国商人欠了伍秉鉴7.2万银元,但他一直没有能力偿还这笔债务,所以无法回到美国。伍秉鉴听说后,马上把波士顿商人找来,叫人把借据拿出来,对他说:“你是我的第一号老朋友,你是一个最诚实的人,只不过不走运。”说着他就把借据撕碎,向对方表示他们之间的账目已经结清,对方可以随时离开广州回国。 7.2万银元是什么概念呢?这在当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当时一艘远渡重洋的中型海船所携带的货物总价也不过10万银元左右。伍秉鉴的这个举动让“伍浩官”的豪爽名声在美国脍炙人口达半个世纪之久。 伍家除了和美国商人关系密切,也同英国行号有着紧密的联系,伍家能在东印度公司、散商和美商中左右逢源。伍家怡和行在中外商界都是一个极为响亮的名字,英国行号查顿·马地臣行,其中文行名就借用了伍家怡和行的老字号,称“怡和洋行”。 在19世纪中期,伍秉鉴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山(武夷山)、店铺和巨款,而且在美国投资铁路、证券交易和保险业务等,他的富有在当时举世瞩目。西方学者称其为“天下第一大富翁”,怡和行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经过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奋斗,十三行和“伍浩官”,不但造就了繁荣的外贸和富有的行商群体,同时也在中西方的文化、艺术等交流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