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司马炎称帝之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要分封诸王(2)

http://www.newdu.com 2017-08-3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二、分藩、削藩一块完成

司马炎在分封诸王之时,显然已全面分析了汉帝国分藩、削藩的历史教训。从秦、汉、魏三朝去看,汉帝国分封同姓诸王的政策虽然弊端重重,但它显然是成功的。在借鉴历史经验之时,晋帝国能不能既分封诸王,却又能去除由此而来的弊端呢?这从一切从理论是可以做到的。

汉帝国的诸王之所以敢做乱,主要是诸王的实力太大了。后来文、景、武帝消除分封制的弊端之时,都无非削弱诸王的实力。而最成功的方法,大约就是贾谊、主父偃异曲同工的政策;总而言之诸王的子孙都有权继承王国的权力、财产。在这种背景下,一个老国王死后,王国马上就分成好几个小国家了;这样用不了几代人,所谓的诸侯恐怕也就与一个县官、乡官的权势差不多了。这样皇族势力虽然遍及帝国各个角落,却一点也具备危及皇权的可能性了。

司马炎在分封诸王的过程中,就已完全借鉴了汉帝国的削藩政;并通过另一种方式把他付之了实践。因为后来汉帝国削藩最成功的步骤实际上就是把强大的王国,不断的分割、切碎,让他们的实力越来越有限,最终无法威胁帝国中央政府了。

汉帝国最初诸王威胁帝国。就是因为帝国所分封的诸王太少了,当时全国只有54个郡,而9个诸侯王国就占据了39个郡。所以随便拿出一个王爷来,其所代表的实力都隐然能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后来贾谊的削藩之策,也无非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就是把诸侯分得多一些,使每一个诸侯王都势力变得越来越单薄。文帝遂让齐国一分为六,淮南一分为三。而这是后来景帝能打败诸侯作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越来越多的诸侯王,他们之间实现协作变得越来越困难,他们每一个王国所代表的力量越来越弱了。至于后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更是把这一切进行到了极致。总而言之,所谓的诸侯王国变得越来越多,随便拿出一个所谓的诸侯,恐怕也就与个县官、乡官实力差不多了。凭这种实力,自然不可能危及到皇权了。

从这层意义上,晋武帝司马炎在分封诸王之时,就已完成了削藩任务。这些藩王的力量拱卫皇权有余,却实在难以构成威胁皇权的力量。因为晋武帝生前一共分了57个王,而且后来皇族成员依然有着很多封王的机会。这样众多的王爷,具体到某一个人身上,自然远远无法具备威胁皇权的实力了。这样众多的诸王,他们之间想实现协作的机会实际上也等于没有。

晋帝国的执政官员,想保证自己家族利益的方法实际上只有一个,那就是尊崇皇权。谁敢对此报以怀疑,实际上都等于把自己全家往死路上领。但在利益的驱使下,这种显而易见的事实已没有人能看见了。晋帝国试图控制皇帝的人,下场都是全家人走上了刑场,但大家依然前仆后继的跟着上。司马炎有理由相信自己构建权力格局非常稳固,问题是他实在低估了权力、利益对人们智力的腐蚀。我们在非议司马炎分封诸王之时,也许都忘了一件事,那就是如果没有强大诸王势力,那以杨骏、贾南风曾拥有的地位;晋帝国还会一直姓司马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