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蜀花蕊夫人曾有诗云: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讽刺后蜀10万大军拱手向北宋投降,到了北宋军人面对金国铁蹄的时候,确实没有多少人投降,但是远远超过八十万的男儿们,又去哪里了? 北宋一朝一直有“冗兵”的说法,据时任三司使的蔡襄计算,英宗初,全国禁军、厢兵共118万余人,需支出养兵费用4800万贯铜钱,占总支出的60%-70%,而当时国家全年收入不过6000多万贯而已。 宋太祖开宝末年,全军兵力378,000人,其中禁军(中央军)193,000人; 宋仁宗庆历五年,全军兵力1,259,000人,其中禁军826000人;几年后的皇祐初年,总兵力已经达到1,410,000人,这也是史书可见的北宋兵力的峰值。 到了宋哲宗朝,历经王安石改革裁军,宋军总兵力仍有80万人,其中有禁军60万,厢军(地方军)20万。 所以,《水浒传》中说“八十万禁军”有点穿越,毕竟讲的是徽宗朝的事情,用的却是仁宗朝的峰值数据,反倒是南征的金国将帅搞情报搞得透彻,知道哲宗、徽宗朝的总兵额才“八十万大兵”。 然而,就算是裁军裁了60万,在金军纵横黄河两岸的时候,剩下那80万军人又去哪儿了? 答案是:被蛀虫们吃掉了。 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枢密院(相当于总参谋部+国防部)报告,禁军缺额24万,新招兵10万,仍缺14万。 按照北宋亡国后,李纲的反思(1127年),徽宗朝禁军中往往只有名额,却宁可空缺不补充兵员,军中连一半的人都没有。 到了政和年间,宋徽宗的宠臣童贯统兵,河北地区的军队只剩下20%-30%,留下的名额拿来吃空饷,攒出钱来送给皇帝挥霍。原本屯驻重兵的陕西地区,军队力量也虚耗殆尽,到东京被围困,西军统帅种师道带来的援军,不过15000人。 吃空额吃到这个份上,可以说是登峰造极,80万兵马,吃掉70%-80%,所剩不过20万左右,扣除陕西、河北边境的守军,人口过百万的东京汴梁还能有几个兵在? 不仅如此,就连这些留在军中的“男儿们”,也是蛀虫们下口的食粮,根本不足用了。 徽宗朝总管军政的太尉高俅,即“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凡私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尽出军营。” 高太尉拉野战军干工程,已经不同凡响了,到了亡国前后,更是变本加厉: “帅臣、监司与夫守、倅、将、副多违法徇私,使禁卒习奇巧艺能之事。或以组绣而执役,或以机织而致工,或为首饰玩好,或为涂绘文缕,公然占破,坐免教习,名编卒伍,而行列不知,身为战士,而攻守不预。” 感情北宋那支曾经扫平十国的禁军虎狼,此时的主业竟然是给领导做刺绣、织绢布、做首饰、当画工…… 难怪北宋的亡国之君宋钦宗在诏书中都承认: “今三衙与诸将招军……既到军门,惟以番直随从,服事手艺为业,每营之中,杂色占破十居三、四,不复教以武艺”。 国家的中央军主力,招兵之后,不是练兵习武,而是做保镖、学手艺,比例竟能占到总数的30%-40%,还是连皇帝都知道的“秘密”,何止是滑稽? 这几个数字结合起来看,偌大的北宋王朝,又能有几个可战之兵?又能有几员可用之将? 可以说,北宋军队中随处可见的腐败分子们,亲手将国家的堤坝蛀得通透,偶有一波大浪袭来,就是坝毁人亡的惨剧,后人岂可不警醒?(转自凤凰新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