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年,一场大祸降临绿林山。 这不是人祸,是天灾,说白了,就是瘟疫。 在古今历史上,与瘟疫相比,战争显然是个小儿科。 翻开历史就能发现,人类遭受病毒的折磨已有许多世纪。大量的记载表明,至少在公元前2至3世纪,印度和中国就存在天花。除了文字记载以外,考古学的发现也说明早就存在某些人类病毒,如在第十八代埃及王朝(公元前1500年前后)的一个浅浮雕中,一个祭司的萎缩的腿部就是得过瘫痪性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的典型特征。 历史上有详尽细节描述的第一场传染病灾难发生在公元前430年,当时,源于亚洲的瘟疫席卷了雅典,在两年内,雅典1/3的人口死于瘟疫。 1347年,从黑海返回意大利西西里岛的一些商人因黑死病死在船上。随后的几年中,黑死病席卷了意大利、法国、英国甚至整个欧洲,从1347年到1352年间杀死了2500万欧洲人?也就是说,当时1/4的欧洲人死于这场瘟疫。在有些城市里死亡人数高达70%,威尼斯10万居民中有7万人丧生,英国也有58%的人口死于这场瘟疫。在随后的3个多世纪,黑死病仍然周期性爆发。尽管中世纪的医学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有了重视健康的观念,但瘟疫出现时,一切都被摧毁了。 19世纪初,人类又遭遇了一种新传染病——痢疾。这是一种肠道疾病,其流行主要是卫生条件极差造成的结果。1812年6月,拿破仑统领近五十万大军入侵俄国,当部队行至波兰和俄国西部时,近半数士兵因感染斑疹伤寒和痢疾而死亡或丧失行动能力。当拿破仑下令撤出莫斯科时,他的军队仅剩下8万人,至1813年6月撤退行动结束时,拿破仑手下只剩下3000多名士兵,死于传染病的官兵比战死在沙场上的要多得多。  1918年至1919年,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又遭遇了“西班牙流感”。这场大流感在几个月之内侵袭了世界的每个角落,引起了全球至少2500万人死亡,远远高于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1500万人,流感病毒的威力超过了任何坚船利炮。只有20%的感染者与死亡擦肩而过,更多的人在被感染几天甚至几小时后死亡,美国人的平均寿命因此降低了12岁。在那一场浩劫的日子里,人人自危,市民、警察都戴上了口罩,往日热闹的公共场所和学校空空荡荡。 二战期间,疟疾曾在盟军中流行,致使大量的士兵死亡或丧失战斗力。现在疟疾仍在非洲肆虐。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为270万人,其中2/3为儿童。 另外,2003年春天的非典,已经成了每个亲身经历的中国人永恒的记忆。 还是那句话,与瘟疫比起来,战争只是小儿科。 发生在公元22年的这场瘟疫虽然没有威胁到全人类,却使盘踞绿林山的绿林军遭受灭顶之灾。不到数日,五万绿林军因感染瘟疫而死者过半,横尸遍野,尸臭味压过了骚臭味而成为绿林山的流行味。 面对满山的尸体,活着的人,没人愿意再留在这恐慌之地。 于是,分家,散伙。 幸存的绿林军兵分两路,一路由王匡率领,北入南阳,称新市兵,后与刘縯所部会合;一路由王常率领,西入南郡,称下江兵,后亦与刘縯所部会合。三军在黄淳河畔通力合作,大破王莽六大主力之一的前队兵,这就是黄淳河大战。 这就成就了后来的更始政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