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的京华大地上,曾经涌现出大批爱国主义民族英雄,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彰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英雄风貌。本报与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推出系列报道“京华英雄”,每周一期,热血阅读,英气传承。 欢迎关注“解放军生活杂志”微信公共平台,请用手机订阅微信公共账号,点微信通讯录,再点添加,查找公众号搜索“解放军生活杂志”;或者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赵登禹与佟麟阁将军都是“七七”事变中率部奋勇抗日以身殉国的著名抗日将领。冯玉祥曾这样评价他:“为人忠诚勇敢,勤苦耐劳,生得身体魁梧,臂力过人,因为他曾只手捕虎,所以绰号‘打虎将军’。” 投身冯玉祥 常德打猛虎 赵登禹自幼因家中贫穷,只读过两年私塾,就拜师习武刻苦练功,武艺超群。1914年,年仅16岁即投身冯玉祥部。在一次与冯玉祥摔跤角力中,他把冯玉祥摔倒三次。排长责怪,他却说:“不摔倒,怎定输赢?”冯玉祥不仅没有责怪他,还把他收为随身卫兵。 1918年冯玉祥驻防湖南常德,赵登禹随往。境内有常德山,一次执行任务,需翻过山。已闻山中有虎伤人,他还只身上山,空拳击虎,虎奄奄一息。冯玉祥知悉后拍下照片:只见一魁壮军人骑于虎背,左手抓住虎头右拳高举,作打虎状。冯玉祥将照片登报后保留下来,直至1937年7月28日赵登禹抗日殉国,取出照片写下“民国7年的打虎将军”,署名冯玉祥。 夜袭喜峰口 大刀惊日寇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落入日寇铁蹄。国家灾难、民族耻辱,震撼着广大爱国官兵。在第29军军长宋哲元提出“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等口号的鼓舞下,赵登禹率部进行各种实战训练。当时,第29军武器装备非常简陋,枪械严重不足,无奈中他们自制了一批大刀发给战士们,以补枪械不足。为此,赵登禹亲自给士兵们做示范,演练大刀劈杀要领,督促他们勤学苦练基本功。 1933年3月,长城抗战爆发。3月初,日军铃木师团抵达喜峰口。喜峰口是长城线上一个重要关口,对确保平津、华北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抢占有利地形,阻止敌人入侵。29军军部经反复研究,任命赵登禹为长城前线作战总指挥。赵登禹接到命令,立即派217团火速前往喜峰口。日军已占领有利地形——喜峰口东北高地。增援部队与日军经过几个小时肉搏拼杀,将高地夺回,但日军倚仗机枪、大炮又将高地占领。赵登禹率后续部队赶到后,亲自带领109旅将士将高地夺回。3月10日拂晓,日军倾巢出动,向高地猛攻,赵登禹命令将士按兵不动,直到日军临近,一声呐喊,将士挥动大刀向日军冲去,赵登禹腿部受伤,仍坚持前线指挥。他们只有简单的武器,与配备精良的日军反复冲杀一天,一些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双方都伤亡惨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