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政权企图以越来越严厉的恐怖命令在西线发动针对盟军的抵抗。然而,到1945年4月中旬,以鲁尔区为中心的西线决战最终划上了句号。 西线的“可怕的事情” 阿道夫·希特勒把希望寄托在敌对营垒的崩溃上。他的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1945年3月22日在跟希特勒进行了两个小时的谈话之后,在日记中写道:“说到所希望看到的敌人联盟的崩溃,元首认为,斯大林先下手的可能性大于丘吉尔和罗斯福。”希特勒和戈培尔都处在一种双倍的幻想中: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坚守战线,以便保住与敌方谈判的实力与筹码。 在希特勒与戈培尔的谈话结束之际,帝国装备部长阿尔贝特·施佩尔出现了。正如戈培尔的记录,此人也向希特勒叙述了来自西线的“可怕的事情”。他说,在西线即使没有盟军的空袭,也已经不可能在公路上行驶了。在谈话过程中,宣传部长注意到,又有英国的“蚊”式轰炸机在帝国首都上空盘旋……盟军最高统帅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将军和英国的陆军元帅伯纳德·蒙哥马利正在筹划发动新一轮更大的攻势,目标是越过莱茵河前进到韦瑟尔河河畔。在此前的1945年3月8日,盟军在雷马根成功地跨越尚未被摧毁的鲁登道夫大铁桥,抵达莱茵河东岸。盟军的这一胜利标志着,由瓦尔特·莫德尔元帅统领的B集团军(下辖第7和第15军以及第5装甲军)已陷入盟军的合围之中。莫德尔的B集团军负责镇守德国西部大城市科隆以及下莱茵地区从莱茵河东岸到韦瑟尔河河畔的地区。 莫德尔元帅的B集团军在1944年12月的阿登山攻势中损失惨重,几乎失去了所有的装甲设备。眼下B集团军的形势十分危险,正如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不得不承认的那样,它的莱茵河防御阵地没有任何纵深,而且一线士兵多数没有得到良好的训练,弹药奇缺。第15军实际上已经群龙无首。正如国防军总指挥部的形势报告中所确认的那样,它们“已基本上不再拥有坦克”。 美英发起新的进攻 1945年3月23日至24日夜间,美英军队向韦瑟尔河地区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势。担任主攻任务的是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和属于集团军的美国第9军。参加战斗的共有85个师和空降部队。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英军总参谋长艾伦·弗朗西斯·布鲁克和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来到蒙哥马利的指挥部,共同指挥这场战役。 盟军的行动是空地配合,进展十分顺利。只是空降部队在明斯特兰西部的博霍尔特遭受到严重的伤亡。莱茵河东岸的一些城镇,例如雷斯、韦瑟尔、博霍尔特等顷刻间全部被夷为平地。在短短几天内,英国第2军和美国第9军顺利渡过莱茵河,到达河的东岸。这时,对B集团军的钳形攻势已形成。 3月30日,北线的钳尖已到达明斯特以东、布里隆以南和帕德博恩以西。在B集团军的南翼,美国人已到达爱森纳赫。4月1日,西线德军最高统帅记录到:“美国和英国的部队已到达比勒费尔德地区。敌人正沿着高速公路从索斯特向利普施塔特进发,由此完成对B集团军的合围。”这是盟军渡过韦瑟尔河一周以后的态势。 3月28日,蒙哥马利在致其部队的一份命令中声称,敌人还能做的无非是“用一些乌合之众来封锁道路”。 盟军掌握空中优势 盟军掌握着空中优势,只要哪里出现有组织的抵抗,盟军就派出轰炸机。而德国的空军则完全不能发挥作用。在这一天,盟军的轰炸机将帕德博恩的旧城区夷为平地,鲁尔区东部的城镇遭到有计划地摧毁,其目的是完成对整个鲁尔区的包围。3月28日这一天,索斯特和明登经历了最后一次空袭。 每次战役以空袭开始,这不仅仅是一种战术安排。“鲁尔口袋”战役中的空战也是盟军空战总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该项战略是英国空军参谋长查尔斯·波特尔元帅于1942年11月3日制定、并向陆军和海军参谋长提交的。为实施该项战略,从那时起到1944年底,轰炸机部队动用了6000架飞机。至于每月的轰炸定额,1944年8月的数字达到9万吨。波特尔估计,轰炸造成了90万人死亡和100万人重伤。1943年11月3日,他向丘吉尔汇报了皇家空军和美国空军轰炸战略取得的“战果”————科隆、埃森、多特蒙德、杜塞尔多夫、波鸿、米尔海姆、巴门、埃尔伯费尔德和雷姆沙伊德被定为“几乎摧毁”,杜伊斯堡、哈根、奥伯豪森和奥斯纳布吕克被定为“严重摧毁”。 而轰炸并没有给被包围在鲁尔地区的陆军元帅莫德尔留下深刻印象。不管怎样,在战术上他不再有任何的选择了,更别提什么行动决心了。他只能死守。1945年4月11日,埃森市长尤斯特·迪尔加特将这座变成废墟的城市交给了美国人。3天后,杜伊斯堡、米尔海姆和多特蒙德被攻占;盟军的南北先头部队在哈根会合,将防线一分为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