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毛主席评说曹操父子 毛泽东主席在年轻时对曹操非常钦佩。1918年,他和罗章龙共同作过一首《过魏都》,摘录于下: 横槊赋诗意飞扬(罗章龙),自明本志好文章(毛泽东)。 萧条异代西田墓(毛泽东),铜雀荒伧落夕阳(罗章龙)。 在毛主席看来,曹操是中国古代少见的一位集政治、军事、文学才能於一身的人。因此,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及曹操,并给予高度评价。 在毛泽东主席的晚年,依然如故地评价曹操。1975年,他对芦荻说:汉末开始大分裂,黄巾起义摧毁了汉代的封建统治,后来形成了三国,这是向统一发展的。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 1959年夏天,毛泽东在北戴河与保健医生闲谈,在谈到曹操丕时,毛主席说:曹丕也是他儿子,也有些才华,但远不如曹操。曹丕在政治上也平庸,可他后来做了皇帝,是魏文帝。历史上所称的“建安文学”。 据说毛主席也爱读曹植的诗。1953年3月,前苏联驻华大使病重,毛泽东主席对李银桥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所引用的就是曹植《野田黄雀行》中的诗句,其下句是:“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在毛主席的晚年,对即曹植的兴趣也始终未减。1973年年12月,毛泽东在接见部队高级将领,得知总政治部副主任田维新是东阿人时,便问:曹植埋在什麽地方啊? 应该说,曹操的三个“著名”的儿子,除曹冲外,在文学上史上也都有超人的建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