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游地区的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兰州市河段及宁蒙河段的河套平原。由于上游地区暴雨少,洪水出现频率小,洪峰流量不大,加之过去这些地区人烟稀少,经济不发达,所以洪水灾害较下游为轻。黄河中游的龙门至潼关河段,两岸为黄土台原,有滩地100多万亩,洪水漫滩时成灾。三门峡水库建成运用以后,渭河下游河道淤高,洪灾加重。 1981年上游洪水。1981年8月13日至9月13日,上游连降30多天连阴雨。经刘家峡水库调蓄后,9月15日兰州中山铁桥洪峰流量为5600立方米每秒,洪水淹没农田4万余亩,倒塌房屋3589间,造成兰州市12万多人、数十个厂矿企业受灾。 2003年渭河洪水。2003年8月下旬至10月中旬,黄河中下游遭遇了罕见的“华西秋雨”天气,渭河流域先后出现了6次洪峰,8月30日咸阳洪峰流量5340立方米,咸阳、临潼和华县站均出现历史最高洪水位。洪水造成渭河干支流堤防决口8处,56.25万人受灾,迁移人口29.22万人,受灾农田137.8万亩,倒塌房屋18.72万间。 在洪灾的侵吞中,大城市不能免。据考证,历史上洪水曾五进北京城,天津市曾8次被淹。 本世纪最大洪水有三次。一次是建国前,两次为建国后。1931年,长江流域产生了长达1个多月的连绵暴雨,发生了长江全流域大洪水,使得湘赣皖苏桑田变沧海,湖北几乎成了泽国,武汉市区大部分水深数尺至丈余,洪水浸泡3月之久。长江流域受灾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中下游淹没农田5000多万亩。据统计,半数房屋被冲,近半数的人流离失所,不少人举家逃难。这次大水灾祸不单行,还伴有其他自然灾害,加上社会动荡,受灾人口达1亿人,死亡370万人,触目惊心。 解放后全国性的大水灾主要有两次,1954年大水灾和1991年大水灾。1954年那次全国受灾面积达2.4亿亩,成灾面积1.7亿亩。长江洪水淹没耕地4700余万亩,死亡3.3万人,京广铁路行车受阻100天。国家对自然灾害的救济费为3.2亿元。 其他重大水灾有:海河流域1963年遭历史上罕见的洪水,受灾面积达6145万亩,减产粮食60多亿斤。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1982年遭特大洪水,安康老城被淹,损失惨重。 目前,我国平均每年受洪涝面积约一亿亩,成灾6000万亩,因灾害造成粮食减产上百亿公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