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荆珂刺秦王的疑问:太子丹送别荆轲难免节外生枝(2)

http://www.newdu.com 2017-08-3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曾国藩以一介书生而成为军事集团首脑,镇压太平军挽救了清王朝,四次遇险,最终均有惊无险,于是成就了一代名臣。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1811年11月26日(清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南一个名叫白杨坪的偏僻的小山村里。他在世时,兼有“中兴第一名臣”的桂冠和“曾剃头”、“曾屠户”、“卖国贼”的骂名。1853年1月,曾国藩以在籍礼部侍郎的身份任湖南团练大臣,编练湘军,从此成为太平天国最强劲的对手。曾国藩从一介书生,摇身一变而为一个军事集团的首领,指挥湘军四处征战,最终镇压太平天国,挽救了风雨飘摇的清王朝。这也使得他的名声威望达到顶点,一度官至直隶总督,成为清王朝最为倚重的汉族官员,死后被清廷追赠为太傅,谥号文正。曾国藩虽然取得了辉煌的个人成就,但是在他十几年的军事生涯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其中,有四次遇险差点使得他功业未成而命归黄泉。

第一次,靖港大败。1854年2月,曾国藩已练成湘军水陆兵勇各十营五千人,雄心勃勃地进行所谓的“东征”,临出发之际,还发布了著名的《讨粤匪檄》。然而,这次“东征”出师起初并不顺利。当他还驻军长沙时,太平天国西征军石祥祯部就已经占领岳州、湘阴、宁乡等地,兵锋直逼长沙。曾国藩派军进攻宁乡,损兵折将,大败而归,初战败绩。然太平军情报侦察不明,见湘军来势汹汹,以为清军主力将至,连夜撤到靖港等地。曾国藩急忙派军进占岳州,以图扭转湘北败局。适逢太平军湖北援军大至,与湖南太平军一道围攻岳州,歼灭守军大部。湘军水陆伤亡惨重,逃归长沙。不久,曾国藩也抵达长沙,以保全省城。是时,长沙清军“二三千有余,仅敷守垛之用”,力量较为薄弱,而且,由于出征以来连连受挫,官兵心惊胆战,士气低落,“人自以为必败”,“闻吹角及火光,皆自惊”,惶惶不可终日。后来靖港民团前来报告说,那里的太平军人数较少而且没有防备,“可驱而走也”,并称已经搭好浮桥,愿意为湘军助攻。于是,曾国藩决定对太平军实施反攻,并改变原先制定的陆路进攻湘潭的计划,于4月28日亲率大小战船40只、陆师800人奔袭靖港,妄图侥幸取胜。

但是,由于太平军已作好战斗准备,更加上天时不利——风速过快,湘军战船无法在靖港停泊,只得停靠在靖港对岸之铜官渚。太平军顺风势焚毁湘军水师战船10余只。曾国藩惊悉水师惨败,急派陆师分三路进攻靖港,企图挽回败局。然“陆勇见水勇失利,心怀疑怯”,亦溃散而逃,“争浮桥,桥以门扉、床板,人多桥坏,死者百余人”。曾国藩见士卒反奔,亲自仗剑督阵,并竖令旗于岸边,上书“过旗者斩”。可是湘军兵败如山倒,士卒都从旗边上绕道而奔。曾国藩又羞又愤,遂决定跳水自杀,一死了之。幕僚陈士杰、李元度见他支开随从,神情有异,遂指使“小委员”章寿麟乘小船悄悄跟在他后面,以备不虞。曾国藩行至铜官渚,章寿麟见他跳水寻死,急忙抢救,将其背负船上,与陈、李一起劝回大营。曾国藩靖港大败之后,受到长沙众多官员的参劾。他悲观到了极点,甚至密令弟弟曾国葆买来棺材,准备自杀以谢丧师败北之罪。幸而湘军悍将塔齐布率陆师于湘潭击败太平军林绍璋部,获得大胜,使得咸丰皇帝对湘军刮目相看,救了曾国藩一命,也正由于此,曾国藩遂在湖南士绅官员中站稳了脚跟。

第二次,湖口惨败。曾国藩从靖港逃回长沙之后,即进行严厉的整军,将在战斗中溃散的营哨兵勇一律裁去不用,仅留下敢战之士,连他的弟弟曾国葆也在裁撤之列。长沙整军使湘军的战斗力大为提高。在经过添募新勇、修补战船等一系列的休整、补充后,湘军重新发动攻势,经岳州城陵矶和武昌两次大战,给太平军水师以毁灭性打击并夺得上游重镇武汉。咸丰帝被突如其来的胜利冲昏头脑,赏给曾国藩兵部侍郎衔,并命令他迅速顺流东下,进攻江西、安徽的太平军。湘军经过恶战,亟需休整,但是在咸丰帝的严旨逼迫下,曾国藩只得硬着头皮继续进攻。田家镇一战,湘军再给太平军水师以重创,使其基本瓦解。湘军陆师乘胜连陷湖北广济、黄梅,兵临江西九江城下。太平军方面,由于上游战局恶化,石达开再度受命主持西征军务,督师安庆,与猛将罗大纲共同指挥九江、湖口会战。太平军在九江、湖口防线深沟高垒,坚壁不出,使湘军寸步难行。1854年12月8日,湘军陆师进攻九江,拉开战幕,但进攻多日没能破城,形成相持状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