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武汉会战死亡人数:我军伤亡40万换来战略相持(2)

http://www.newdu.com 2017-08-3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弃守战略
     4个多月的会战期间,从力保武汉到放弃武汉,其军事策略是如何变化的?专家评析——
     1938年8月以后,由于日军进逼武汉,国民党军队在保卫武汉的外围战斗中损失惨重,中共中央尖锐地提出武汉不可守时,应如何办的问题。
     8月6日,中共中央在给王明、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的指示中指出:“保卫武汉重在发动群众,军事则重在袭击敌人之侧后,迟滞敌进,争取时间,务必避免不利的决战。”强调“武汉至事实上不可守时,不惜断然放弃之。”
     10月初,日军攻陷田家镇直逼黄陂后,中共中央指示要事先做好武汉不守的宣传工作,认为目前“不应强调保卫武汉”。一方面要加紧说明争取武汉防御之持久,另一方面要强调武汉如果失守,中国仍然能继续抗战。


     被蒋介石授权指挥武汉会战的白崇禧向蒋介石介绍毛泽东刚发表的《论持久战》,将其精神归纳成“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并获得了蒋介石的认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即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保证了武汉会战后,在战略上最终实现逐步而全面消灭日本侵略者的目标。
     弃守宣言 有舍有得
     “武汉至事实上不可守时,不惜断然放弃之。……在抗战过程中巩固蒋之地位,坚持抗战,坚决打击投降派,应是我们的总方针。而军队力量之保存,是执行此方针之基础。” —— 8月6日毛泽东等关于保卫武汉方针致王明、周恩来的电报
     “保卫武汉之军事,其主要意义在于阻滞敌军西进,消耗敌军实力,准备后方交通,运输必要武器、迁移我东南与中部之工业,以进行西南之建设。今者我中部及东南之人力物力多已移植于西部诸省,西部之开发与交通建设,已达初步基础。故我守卫武汉之任务已毕,目的已达。且抗战军事胜利之关键,不在武汉一地得失,而在保持我继续抗战持久之力量。”——10月31日蒋介石发表《为放弃武汉告全国国民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