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前91—前49年),即刘询,原名刘病已,生于西汉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第10位皇帝(前74—前49年在位),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我国古代唯一登基前坐过牢的皇帝,并创立“昭宣之治”。 魏武帝(155-220年),即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缔造者,“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在世时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建魏后,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晋宣帝(179—251年),司马懿,字仲达,河南温县人。出身士族家庭,少时即被赞许为“非常之器”,曹操多次请他方出山。三国魏国重臣。文帝、明帝时任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等,并受遗诏辅政。249年控制中央禁军,发动政变,晋王朝奠基人。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政。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其为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其为宣皇帝。 北魏道武帝(371—409年),即拓跋珪,鲜卑族,生于参合陂北(今山西大同阳高与内蒙交界处),北魏开国皇帝。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定国号为魏,是为北魏。398年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到封建社会;晚年却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409年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年仅39岁,在位24年。其子拓跋嗣登位后,于410年谥其为宣武皇帝,420年改谥为武皇帝。 南朝宋文帝(407—453年),即刘义隆,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第3位皇帝,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第3子,晋时封彭城公,宋时封宜都王,官至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受徐羡之推举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号元嘉,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创立“元嘉之治”,颇有政绩。 北魏孝文帝(467-499年),即拓跋珪,后改名元宏,鲜卑族,生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北魏王朝第6位皇帝,献文帝拓跋弘长子,杰出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5岁,490年亲政。大力推行改革:从平城迁都洛阳,加强了对北方的统治;改鲜卑姓氏为汉姓,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藉以改善该族的风俗、语言、服饰、血缘;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南朝陈武帝(503—559年),即陈霸先,吴兴(今浙江长兴)长城下若里人,汉太丘长陈寔之后,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出身低微,却好读兵书,同时打鱼练武,后帮助王僧辩平定“侯景之乱”,渐渐控制了梁朝的政权,并打败北齐,于557年废梁敬帝萧方智,自立为帝,建立大陈,改元永定。在位3年,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养子陈蒨即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