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应芬字勷勤,广东番禺人,同盟会元老,曾任孙中山广州大本营秘书长、大本营财政部长、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长等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古应芬任财政部长,后任文官长。古应芬告诉陈济棠:蒋介石亟须一颗国玺,但没有合适的印材。 陈济棠立即派人去缅甸,踏破铁鞋,终于寻到一块上好的青翠玉石,以9500元大洋的高价将其购回,并托古应芬带到南京,献给蒋介石。 蒋介石请玉石专家鉴定,果然是块稀世珍宝,决定以此制成国玺,遂将这块缅甸玉石交给印铸局局长周仲良,让其负责刻玺工程。 周仲良专门组织了一套人马,自己亲自督制。技正施展华(别号子肩)担任设计绘图,唐源邺(别号醉石)、刘云逵(别号心僧)任监工助理,技正王褆负责监工并篆文,玉匠陈世科、陈燮之父子担任篆刻工作。 这里要专门介绍一下王褆其人。王褆(1878-1960 )初名寿褀,字季维、福盫、屈瓠,别署罗刹江民,晚年自号持默老人。民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西泠印社的创办者之一。凡钟鼎、籀书、隶书、楷书无所不精,尤通晓治印。他喜欢收集印章,自噱为“印佣”。民国初年曾在北京政府印铸局任技正,袁世凯的“中华民国之玺”,六个篆字就出自他的手笔。 此次王褆使出浑身本领,书写了“中华民国之玺”几个字,与北京政府的玉玺篆字风格有异,更见功力。 刻玺工程从1929年7月1日开始,到10月9日国庆前一日琢刻完竣,成为向双十节献的一份大礼。 南京国民政府的这枚国玺,比北京民国政府的国玺略有扩大,为13厘米,更显厚实庄重。印铸局局长周仲良特意为此事题识如下: 国民政府于上年十一月二日第五次国务会议决议,制中华民国之玺一方。续于第八次国务会议核定玺文及尺度。惟以相当玉材难得,久未能制。今年夏,适陈济案同志捐送缅甸翠玉为制玺用,托古文官长赉京。经第三十一次国务会议议决,复经第三十二次国务会议核定玺钮图式,遂于七月一日开始琢制,国庆前一日告成。重九十二两七钱,台高九公分,二面方十三公分。二玺妞为四环柱,分列虞书十二章,取中华民族文明达于四表意。钮顶中端为党徽,示党高于一切之意…… 中华民国十八年国庆日周仲良谨识 1929年10月10日为中华民国国庆日,国民政府明令,于国庆日启用国玺。 后来,考试院院长看了周仲良的题识,认为该文中有不确之处,特地予以更正。文曰: 监制国玺者为印铸局局长周君仲良,其所记经过及度量数字均正确无误。帷诠释钮顶文之青天白日谓之党徽,又云意在党权高于一切,实为随俗之误会。我国父定青天白日为国徽,其意义之广大深远已自明显。三民主义即青天白日之用,天心人意皆以青天白日为大中至正之体,而诚正修齐治平之工夫,亦无不以青天白日为楷模。余追随国父者有年,国府议定玺案余亦在席,因略志之以告后贤。 1936年,两广事变发生,陈济棠与蒋介石翻脸,起兵反蒋。他否认自己献玉的媚蒋之举,辩解说献玉是“表示余拥护国民政府及中央党部如玉之纯粹坚决,爱国爱党意志如玉之坚贞之意”。(《陈济棠自传稿》) 1949年4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首席谈判代表张治中率领和谈代表飞抵北平,与中共代表团进行和平谈判。4日,朱蕴山、刘仲容从北平飞回南京,带来了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一个重要口信:只要李宗仁把总统大印和国玺带在身边,无论在哪里都可以签订和平协议,并凭此可做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宗仁听后默不作声。 4月23日,李宗仁带着中华民国之玺和总统大印逃离南京,辗转去了广州。不久,李宗仁去美国养疴,蒋介石趁乱恢复总统制,那颗“中华民国之玺”最终被蒋介石带到了台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