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领导人光绪皇帝,对美国的政治制度表达了浓厚的兴趣,并希望能深入研究,以备中国政改时参考。 这发生在1906年,大清帝国派出的两路宪政考察团,先后来到了美国,受到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热情接待。 “不以天下奉一人” 1906年1月24日,大年三十。 下午2:30时,戴鸿慈、端方率随从,在美国国务卿路脱的导引下,进入白宫蓝厅(Blue Room,现任总统奥巴马在此宣誓就职),觐见罗斯福总统。 在中国派出的两个宪政考察团中,戴、端二人率领的这个团,将美国列入正式考察国,需递交国书;而载泽率领的另一个团,美国仅仅是“游历国”,算是非正式访问。戴、端团从1月5日入境美国,到2月15日离境前往德国,在美总共35天;载泽团从2月28日入境,到3月14日离境前往英国,在美总共15天。时间之长,仅仅次于德国,可见考察团对美国的重视。 在觐见罗斯福总统时,戴鸿慈发表讲话,称总统是中国最可靠的朋友。与戴鸿慈本人在《出使九国日记》中的简略记载不同,《纽约时报》在次日的报道中,详细记载了会见时宣读的光绪皇帝亲笔信,光绪对美国政治体制评价甚高,而这在戴鸿慈的日记中并没有出现: “众所周知,美国因采用全新的政府管理准则、并因此取得巨大的成就,而闻名于世。中国目前正致力于推动这些方面的进步,我们希望与美国发展紧密的睦邻关系,获取这方面的必须资讯进行比较,以便做出适当的选择。我们派遣戴鸿慈、端方作为特使,前来美国研究贵国的政治体系……我们相信阁下将友好地接待他们,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贵国政府体系的理论和实践,为未来在中国的运用掌握必要的资讯。”(据《纽约时报》翻译) 罗斯福总统的答复,也并非是泛泛的官样文章,他将中国的“和平、繁荣及中国进步”作为两国的共同愿望,希望能在新世纪得到更大的共识。 戴鸿慈、端方在美国考察宪政时的照片(1906年,芝加哥) 对于光绪皇帝的亲笔信,《华盛顿邮报》的副标题干脆是:“光绪皇帝寻求改革政府的援助”。 其实,美国的制度在很早就吸引了中国人的关注,而焦点正是在于其“不设王侯之号”,以天下为公。 早在1848年,福建巡抚徐继畬在其传世名著《瀛环志略》一书中,对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评价极高: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陈胜、吴广),割据雄于曹刘(曹操、刘备),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徐继畬的这段话,后来以中文直接镌刻在了美国首都的“华盛顿纪念碑”上。 在大清国精英们理解下的美国立国精神,“天下为公”是其中关键的一条。 1月29日(正月初五),戴鸿慈、端方等参观了华盛顿家乡Mont Vernon的故居,戴鸿慈在日记中感慨说:“(故居)室中陈设朴素,无异平民。盖创造英雄,自以身为公仆,卑宫恶服,不自暇逸。以有白宫之遗型,历代总统咸则之。诚哉,不以天下奉一人也!” 而当载泽率团从日本前往美国的途中,正值2月22日华盛顿诞辰,船上举行了热烈的庆祝仪式,给大清国官员们留下了很强烈的影响。载泽在其考察日记中感慨说:“华盛顿肇造美邦,功德在人,至今美人讴思,尊为国父,有以哉!” 戴鸿慈、端方考察美国国会时,正值参议院讨论开河经费,众议院讨论出入口关税之事,戴鸿慈在日记中说:“然文明国人,恒以正事抗论,裂眦抵掌,相持未下,及议毕出门,则执手欢然,无纤芥之嫌。盖由其于公私之界限甚明,故不此患也。” 对于“不以天下奉一人”所带来的巨大的执政合法性资源,大清国上下一直艳羡、却实际上难以效仿;这种无奈却又进一步推动了精英阶层在思想上对美国式制度的向往。 值得注意的是,大清国派遣公费留学生,选拔最为严格、人数最多的目的地国就是美国——日本虽然总人数更多,但多数是自费留学生。在宪政考察团访问美国的时候,一个被后世常常忽略的细节是,端方的长子端继先此时正在华盛顿留学,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端方此人的改革态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