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合作抗日的协议.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抗日战争的政治路线和战略方针,继承和发扬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光荣传统,挺进华中敌后地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战斗中发展壮大,成为华中抗日的中流砥柱,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丰功伟绩,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歼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 1938年4月间,新四军由分散在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集结编成。5月12日,就在皖中巢县(今巢湖市)的蒋家河口发起了首次战斗。新四军始终积极寻找战机,英勇歼灭敌人。8年抗战,新四军共计对日伪军作战24600余次,毙伤日伪军293700余人.俘虏日伪军124200余人。另有投诚、反正的日伪军60800余人。 需要特别指出,新四军的上述战绩,是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 首先,敌我力量极其悬殊。新四军组建时只有10300余人,各种枪6000余支,许多战士只佻手持梭标、大刀进行战斗。经过逐步发展,到抗日战争胜利时新四军才达到21万余人。而驻在华中的日军有16个师团26万余人,拥有各种火炮、坦克、飞机、军舰、汽车等。这支装备精良的侵略军,用来对付新四军的约九个半师团即百分之五十九。华中尚有伪军23万余人,主要是对付新四军。新四军依靠正确的战略战术,依靠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依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才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其次,新四军战斗的华中。战略地位特别重要。1939年侵华日军总司令部在南京成立。1940年伪国民政府在南京粉墨登场。从此南京成为日伪的军事指挥中枢和政治统治中心。上海、杭州、徐州、武汉、合肥等中心城市及其周围地区,也是日军必须全力确保的占领区,是连接华北和华南的交通枢纽。新四军危及日伪心脏,因而遭到了日伪频繁发动大规模“扫荡”。将军事清剿、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欺骗结合起来的“清乡运动”,更是日伪专门用于华中的毒辣手段。 再次,华中又是国民党力图恢复统治的发迹地。国民党中的反共顽固派,并不将新四军看作共同抗日的战友,而是看成争夺华中的对手。新四军组建之初,他们就划定活动地区,极力限制和排挤。皖南事变以后,他们公然称新四军为“奸军”,不仅完全断绝了枪弹粮饷的供给,而且不断发动进攻,使新四军处于日伪军和顽军的夹击之中,不得不分兵进行反顽自卫作战。 第二,光复大片国土,建立了八个抗日民主根据地 新四军在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基础上,光复国土25.3万余平方公里,建立了地跨苏、皖、鄂、豫、浙、赣、湘七省的苏中、淮南、苏北、淮北、鄂豫边、苏南、皖江、浙东八个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人口3400余万。占华中沦陷区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新四军从侵略者铁蹄下解放大片国土,其意义是不能仅仅以平方公里来估计的。华中人口稠密,资源丰富,交通发达,是日伪赖以生存的人力和物资补给基地。新四军将日伪的后方变成了前线,变成了支持抗日作战的根据地。这就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战略企图。 第三,在战略上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新四军在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与华北敌后的八路军互相呼应,与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互相配合,陷日军于腹背两面挨打、首尾难以兼顾的不利处境。在战略防御阶段,新四军“担任着配合主力,配合正面,配合战役,配合会战的伟大任务”,成为“吸引敌人、扼制敌人的铁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尤其是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正面战场两军对峙,敌后战场成为抗击日军的主战场,新四军成为抗战的主力军之一。新四军最多的时候迫使16万日军和23万伪军固守华中占领区而不得脱身,从而牵制了日军对正面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行动,大大减轻了正面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压力,起到了据局部而扼全局的作用。 第四,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和盟军 新四军不仅在战略上间接地配合和策应正面战场,而且还在战役上直接地配合和支援国民党军作战。 新四军首战蒋家河口,就是为了策应国民党军的徐州会战。当时,日军第十六师团的坂井支队,即坂井德太郎少将指挥的步兵第十三联队、骑兵第六联队、炮兵第六联队第三大队,由南向北进攻合肥,进逼徐州。新四军第四支队立即挺进皖中,袭扰敌人后方。1938年5月11日坂井支队刚由巢县出发,5月12日新四军就在巢县蒋家河口袭击日军,击毙日军20余人,迫使日军不得不从进攻合肥的部队中调回一部。日军的战史记载这次战斗说:“坂井支队因后方的巢县守备队受敌之攻击,派遣步十三的第一大队前去救援。” 1941年1月7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皖南事变,围歼北移途中的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1月17日.国民党当局悍然宣布撤销新四军番号。即使在这种合作抗日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在皖南事变烈士鲜血未干的日子里.新四军仍然顾全大局,支援国民党军抗日。这年1月24日,日军发动豫南战役,集中第三、第十七、第三十五、第四十师团分三路向豫南挺进,企图围歼国民党军于平汉路以东地区。为策应国民党军作战,保卫中原大地,新四军第四师遵照中共中央和军部指示,从1月30日起即尾追日军西进。2月2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新四军领导人,再次指出日军西进河南,“中日矛盾仍属第一”,新四军应与国民党军“共同打退日寇的进攻,良机难得,以德报怨。”2月3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又致电新四军第四师领导人:“敌至何处,我新四军即应至何处。目前敌快要占漯河,李仙洲有西撤讯,你们即应向平汉路逐步推进。”此电还提出了“援助一切友军”的口号。2月4日,新四军第四师第十旅渡淝河西进,第十一旅渡涡河南下,2月10日收复蒙城,2月11日收复涡阳,沿西淝河继续进攻,给了日军出其不意的打击,支援了龟缩于新黄河以西的国民党军。 国民党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是与新四军闹磨擦最多的反共顽固派。新四军的一些重要的反顽自卫作战.例如半塔保卫战,黄桥决战,曹甸战役,程道口战役,对手都是韩德勤。1943年2月,日军以第十五、第十七师团全部及第三十五师团、独立混成第十二旅团各一部,加上伪军第二十二、第二十八、第三十六师万余人,对苏北进行大规模“扫荡”。韩德勤惊慌万分,派人与新四军第三师谈判。新四军以抗日大局为重,不念旧恶,同意在日伪军“扫荡”韩部时,配合作战,牵制敌人。在韩部遇困难时,可向涟水、淮阴以南的新四军地区转移。2月12日,日军以南、西两线兵力合击韩部,同时分兵进攻新四军第三师。韩部一触即溃,纷纷逃入新四军根据地。新四军第三师奋勇进行反“扫荡”作战。第一、第二、第四师也在与苏北邻近地区同时发动攻势,牵制敌人。在新四军内线外线部队的合力打击下,日伪军被迫撤退,韩德勤部得以解除危局。 新四军和同盟国的美军也有共同抗日的合作。1944年8月14日至9月22日,新四军第五师接待了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司令陈纳德的代表、情报参谋欧高士少校及其随员,同他商谈了在武汉周围建立无线电网,接收和发送关于日军的情报,以及美军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时配合作战的有关问题。12月下旬,欧高士率情报参谋、报务人员、机务人员和翻译再次来到新四军第五师,设立英文联络电台。第五师协助设定了中文总台和各支台,负责收集鄂豫边区范围日军的机场、仓库、兵营、指挥部等情报,为美国空军的轰炸提供目标和校正目标。 1944年12月27日,粟裕率新四军第一师三个团渡长江南下,发展浙西,打通浙东。1945年4月7日,叶飞又率新四军第一师三个团渡长江南下,增强发展东南的力量。这一重大行动,最初的意图也是为了配合美军在中国东南沿海的登陆作战。以后由于战争形势发展很快,盟军没有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协同作战没有实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