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地雷战"玉兰"原型陈桂香:13岁参加抗日已90岁(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1933年2月末、3月初,发生在辽西建昌东北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是张学良将军亲自部署并指挥的东北军与日本侵略军在东北战场的唯一一次正面交锋,可谓是一场东北军痛雪“不抵抗”之辱的光辉战例。如今,这场战斗已经过去80多年,但是对于这场惨烈战事,国内却鲜有资料记载。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笔者对有关资料进行搜集和回溯,以纪念那些为抗战胜利英勇牺牲的无名英雄。
     日军进犯热河
     建昌位于辽西边陲,界邻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新中国成立前,建昌称为凌南,属热河省东部区,故“建昌抗战”又称“凌南抗战”。
     1933年2月17日,日本侵略军纠集十余万人,分北(由通辽攻开鲁)、中(由锦州攻朝阳)、南(由绥中攻建昌)3路,向热河大举进攻。在全国人民抗日怒潮的推动下,南京国民政府一改过去“不抵抗”的消极态度,响应全国人民“武装保卫热河”呼声,做出“积极抗战”姿态,派行政院院长宋子文会同北平军分会司令张学良,到热河前线视察并部署防务。
     鉴于日军在北线云集大量兵力,且大造战争声势,宋子文、汤玉麟(热河省主席)等认为北路是日军主攻方向,所以将防御重点布列开至朝阳一线。张学良则认为,南路建昌必是日军主攻目标。因为建昌地处热、辽、冀3省接合部,攻取建昌即可直入热河腹地。所以张学良适时调整防务计划,从自己任总指挥的第一集团军调拨八旅(旅长丁喜春)、十六旅(旅长缪征鎏)、十九旅(旅长孙德荃)即刻开赴建昌充实防务。
     张学良的分析切中日军阴谋。日军在北路大造声势,果是障目之计,主攻方向真是南路建昌。为了一举攻取建昌,日军调集第八师团、第十四混成旅团等部,共计兵力4.5万人,携坦克、装甲车百余辆,重炮200门,还有飞机12架,在少将旅团长服部指挥下,于1933年2月26日,气势汹汹从绥中出发杀奔建昌。


     血战纱帽山
     2月26日傍晚,日伪军陆续集结于兴城县三道沟乡梨树沟门。梨树沟门是清代“柳条边”上的一道边门,时为建昌、兴城两县边界,亦是辽宁、热河两省边界,距离东北军十九旅设防的纱帽山阵地(位于建昌县杨树湾子乡)尚有十里之遥。
     次日拂晓,六股河谷生起浓雾。日军总指挥服部旅团长命先头部队即刻出发,企图借浓雾掩护跨越六股河直入建昌。孰料东北军早有防备,将纱帽山上下十几里河段上所有桥梁悉数炸毁,并将沿途冰面炸开。日军无法过河便沿岸溯流而上,逼近纱帽山。因有浓雾掩护,日军先头部队登上纱帽山斜对面大石门山梁时,才被经此巡逻的东北军骑兵发现,旋即鸣枪报警,战斗正式打响。
     日军先头部队狂妄至极,不待后续部队赶到,即向纱帽山东北军阵地开炮攻击。守卫纱帽山的东北军仅一营官兵,营长姓赵。赵营长指挥机炮连瞄准日军炮阵地,只发3弹即炸毁敌炮4门。日军不敢再继续攻击,就地隐蔽待援。
     上午10时,日军大队人马赶至纱帽山下,先派飞机在东北军阵地上空侦察轰炸,继以重炮齐发火力,直炸得纱帽山上碎石乱飞、气浪翻腾。紧接着日军大队人马沿纱帽山下六股河岸边的“凌绥大道”朝岭上推进,企图把这股东北军甩在身后,向建昌县城直接进击。日军的阴谋被东北军当即识破,赵营长亲自架炮阻击,不消数弹即炸毁日军三辆坦克,日军前锋受阻只得折回。日酋服部旅团长大怒,放弃大队人马从侧面越岭西进的原计划,决计拿下纱帽山再挥师西进。
     下午2时,日军再以重火力朝纱帽山上狂轰滥炸。东北军阵地上的掩体工事尽被炸毁,只得钻进一个唤作“天门洞”的天然洞穴里暂避锋芒。炮火稍停,数百日军步兵发起集团冲锋。东北军连长赵连会率百余士兵死守阵地,连续打退日军3次冲锋,还炸毁日军重炮多门,炮手死伤多名,迫使日军将炮阵地退后5里,移至卡路营子村头。
     下午3时,日军改变战法,派两个中队步兵,由一大队长率领,从卡路营子西沟过梁,企图从背后偷袭纱帽山上的东北军。刚爬上山梁,即遭在此设防的一排东北军猛烈阻击。赵营长即派一连援兵及时赶到,双方激战一小时,日军弃尸50多具再番败退。中国军旗虽被炮火燃烧破碎,仍在梁头上飘扬。
     下午4时,日军又生诡计,派两支小股部队各约50人,由两个中队长分别率领,潜至前营子后坡和小冰沟岭,企图从东、北两侧偷袭纱帽山东岬子东北军阵地。杨连长率部在此待敌多时,即刻与日军展开激战,接连打退日军两次冲锋。日军见偷袭不成,急派大队人马增援,致该部东北军腹背受敌。日军中队长玉川战得兴起,扔掉钢盔,脱去上衣,赤膊上阵。杨连长身负重伤,拉响手榴弹与日军中队长玉川同归于尽。赵营长派兵来救,然为时已晚,只将杨连长所部残兵接回西岬子阵地,东岬子遂被日军占领。时已天黑夜暗,中日两军暂熄战火。
     2月28日凌晨,东北军八旅“陈营”(营长姓陈)奉命来到纱帽山接防。八旅原驻平西(北平西部),接到张学良守卫建昌命令,急行军7日赶来这里。连日奔波人困马乏,只有—个先头连随陈营长接防阵地,其他诸连尚在路上没能到位。日军拉开决战架势,调集两千余兵力,分东、南、北三面会攻纱帽山。
     斯时,东北军八旅“陈营”与十九旅“赵营”正在换防,日军趁机猛攻抢占山头。接防的八旅“陈营”士兵只跑到半山腰,阵地即让日军抢先占领。两军相距不过几十米,日军居高临下猛烈射击,东北军只得败退下山。好在天门洞已被“陈营”先头部队占据,轻重机枪一齐扫射,日军攻势方得减缓。日军集中炮火猛轰天门洞,数十名“陈营”官兵阵亡。
     随后日军集中兵力转攻纱帽山西岬子东北军阵地,八旅李连长号令全连官兵“誓与阵地共存亡”,百余官兵跳出掩体在山梁上列成一排向日军猛烈反击,终将日军压下山坡。关键时刻,占领东岬子的日军绕到西岬子背后,占领纱帽山的日军也从侧面攻击西岬子,所有日军炮火全向西岬子集中。东北军坚守不退,炮弹落在身边也不躲避,倒下一排再上一排,激战两个多小时,日军未能靠近山梁一步。当地人刘雨山(时年13岁)跟逃难人群走散,回家途中趴在草丛里目睹了这一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直到晚年时候,刘雨山还时常向人提起那惨烈的情景,“炮弹那个密,跟家雀儿飞似的,一群一群地往山上落,中国兵真有种,倒下一片又起来一片,守在山头上就是不退,小鬼子跟死猪烂狗似的东倒西歪,血把石头砬子都染红了。”一场血战,日军战车冲过纱帽山岭,西岬子上的东北军前后受敌,只得挥泪撤退。上午8时,纱帽山防线最终失守。
     “纱帽山血战”,历时一昼夜,击毙日军230多名,东北军阵亡123人。山上草木尽成焦土,只剩光秃石壁,多年都难以恢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