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庚迁殷 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有一次发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 武丁中兴 武丁,商朝君主。后世称作高宗。传说名昭,为盘庚弟小乙之子。年幼时,武丁曾在外行役,与“小人”一起劳作,因而较了解“稼穑之艰难”。他即王位后,提拔傅说执政。傅说原为刑徒,被武丁发现,加以重用。 神道设教 因为真正能遵行神神圣旨意的圣人,神就会通过他启示(默示)自己的话语和真道,藉着与神同行的圣人(圣人之所以称为圣人,是因为他能遵行神的圣道),教训引导天下百姓,使人认识神的圣洁公义而无不屈服。 宗法制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贡纳制 分封制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 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 井田制 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商时有文字记载,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酒池肉林 殷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帝王,他整日胡作非为,不尽心朝政,是中国有名的暴君。为了惩罚那些反对他的人,他采取了很多的酷刑。他还轻信宠妃妲己的谗言,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 纣王的宠妃妲己心性狠毒,脾气乖戾,平时很少发笑。纣王为了讨她的欢心,想了许多办法,但妲己脸上难得有一丝笑容。有一天,纣王看见一只蚂蚁爬到了烧热的铜斗上,细小的蚁足被烙伤,不能继续爬行,只是在那里翻滚、挣扎,觉得很有趣,心想,如果人被火烙,那种痛苦挣扎的狼狈相一定更好看。于是,纣王就让人用铜制成方格,下面加上炭火,把铜格子烧得通红,让有罪的囚犯赤着双脚在上面行走,囚犯痛得惨叫不已,有的人就从格子上掉下来,落入火中被烧死。妲己看到这种情景,果然高兴得咧嘴大笑。纣王大喜,以后经常用铜格子烙人逗妲己发笑,凡有敢于议论他是非的人,一律绑在铜柱上,活活烙死。 不仅如此,纣王还大兴土木,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室。为了供自己玩乐,纣王还建造了宏伟的鹿台。鹿台高千尺,宽三里。按照姜子牙的预计,这个工程要完工需要三十五年,足见其工程之浩大。纣王命北伯崇侯虎监造鹿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历时两年四个月。三十五年的工程,仅用两年四个月便完工,纣王的搜刮民财之重,可见一斑。 纣王耗尽国力建成的鹿台,很是壮观。在鹿台的周围,是一色的白玉石雕。鹿台的柱石和亭台,皆是由玛瑙砌成。在鹿台的殿中央,镶嵌着光彩夺目的明珠,夜晚,鹿台在明珠的光芒下如同白昼,壮丽绚烂。 纣王举动激怒了朝臣,但大家只是敢怒不敢言。有些大臣实在忍无可忍,就与纣王激烈争辩,指责纣无道,纣当即将他处死,并制成干尸示众。 纣王的庶兄微子不忍坐视国家灭亡,苦劝纣王也没有用,只好逃离王朝,隐居在民间。纣的叔父箕子对纣的暴政早有不满,他装成疯子,混在奴隶之中。纣发现后,命武士将其囚禁。 纣王有一个臣子叫比干,是一位忠心的良臣。他看到纣王如此昏庸,心中十分着急,多次苦口婆心劝谏纣王改邪归正,为民多做好事。 有一次,纣王听信了妲己的话,下令杀害了无辜的梅伯,并要把梅伯剁成肉酱。比干知道此事后,急忙劝谏纣王,希望他不要听信妲己的谗言,错杀无辜,并说这样下去是要亡国的。比干一连几天极力劝谏纣王,引起了纣王的极大不满。纣王愤怒地嚷道:“我早就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要把他杀了,取出心,解剖开来看个究竟!”纣王果真杀了比干,并挖出了他的心。 纣王的生活越来越糜烂了,他还下令用酒装肉池子,把各种动物的肉割成一大块一大块挂在树林里,这就是所谓的“酒池肉林”,以便一边游玩,一边随意吃喝。同时又叫祼体男女互相追逐嬉戏,生活靡烂荒淫至极。 纣王的暴行终于得到了报应,最后商朝就在他手里灭亡了! 成语“酒池肉林”就是从纣王的糜烂荒淫的生活引申出来的,形容荒淫腐化、极端奢侈的生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