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乱伦也不是从李隆基开始的。远的不说,隋炀帝不就弑父娶母吗?其实李治、武则天也难逃乱伦之名。人类学家总爱说,人是从动物变来的,乱伦是人类未脱离原始野性和兽性的远古基因,是人类的文化及其道德伦理才把它遏制住了,却也还遗留下俄狄浦斯情结,伊奥帕底情结的残痕,所以现在蛮荒之地此类事多有发生。这似乎有点儿理。但我发现,其实平常百姓家和蛮荒之地还是罕见,倒是宫廷深处才是这号事儿的高发高危地段。试问,这因为什么,说明了什么?是爱多得过剩了吗?我看恰恰相反,爱太少了,欲太多了。原因也是不证自明的。乱伦就是乱伦,虽然李隆基营造了开元盛世,也不能因此抹杀其乱伦的性质,作为礼义之邦的大唐皇帝,其爱情的真伪大可怀疑。即使在“性革命”时期的欧美,公公强行霸占儿媳妇怕也是政治上和道德上的丑闻啊!我想这大概是现在解读李杨之爱的一个关键点。不能说乱伦者就绝对没有爱情,但这种“爱”与通常的爱情有没有区别,不同点在哪里,其成份有多么复杂,恐怕远远不是“平常夫妇”的意气之争可以解释。 蒙曼认为李杨之爱通过杨贵妃的两次因“忤旨”出宫--夫妻拌了嘴闹了意气,反而使之得以升华,升华为如同民间的夫妻之爱,不再是帝王对妃子的宠幸了。我看事情没这么简单,李杨也没有那么纯真,其中权力与性的交换关系大得很。当时的杨氏一家,何等的飞扬跋扈,天下因之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的谣曲;其嚣张的背后,仅仅是“爱情”支撑得起来的吗?爱情的根本前提是平等,这里有平等吗?我看这是男权和皇权在性霸权上的一种曲折的浪漫化表现形态罢了。中国历史上有“从一而终”的帝王吗?若唐玄宗“独爱”杨贵妃一人,贵妃何来“妒名”啊?蒙曼说,“杨贵妃姐妹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亲密,这也反证出虢国夫人和玄宗之间的清白”,是不是太天真了? 我感兴趣的是,在蒙曼的解读中还原了一个人,那就是杨贵妃的前夫、李隆基的儿子,那个一直被历史故意遗忘了的人--寿王李瑁。这是本次解读的一个亮点。从中可以读出的是,李杨固然浪漫得很,但相互多么忠诚谈不上。作者举了很多例子来还原缺席的李瑁,但也仅仅是以一些诗来还原,靠文学家代笔。如张祜《宁哥来》中写道:“日映宫城雾半开,太真帘下畏人猜。黄翻绰指向西树,不信宁哥回马来。”宁哥是唐玄宗的哥哥,李杨第二次闹矛盾时(天宝九年),其人已死去十年,自然不会成为贵妃思念的对象。宁王指代的就是寿王李瑁。而李瑁似乎也从未忘怀杨玉环,有诗为证:“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李商隐《骊山有感·咏杨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