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重见99岁革命引路人 “小男孩”了却心愿
“就是她,终于知道她的下落了!没想到她还活着,她是我一辈子最敬重的人!我一辈子就见过她三次!”8月24日,本报刊登了《99岁新四军老战士重走战斗点》一文,89岁的翁清老人看到报道后,十分激动,晚上连觉也没睡好。昨天,在记者面前,他仍不停地喃喃自语。 翁清所说的这个人,就是本报报道中的主人公杨平。1940年7月,新四军东进解放黄桥,杨平从新四军调地方工作,任三分区泰兴县四区妇女科长,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动员青年参军。就是在这里,她引领翁清走上了革命道路。 70多年难忘记 没想到晚报上又见“大姐” 1940年,日军占领黄桥镇。杨平任三分区泰兴县四区区委书记,领导四区的抗日斗争。区游击连化整为零,打游击战;组织民运工作队宣传小组;成立锄奸小组;找关系户,建落脚点;发展地方武装,组织自卫队、基干队;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其后杨平先后短期任二区、三区区委书记。后到泰兴县委宣传部工作。1942年11月,任三分区地委巡视团团长。 这位区委书记有些特别,既端庄美丽,又落落大方,还是大城市里来的扬州姑娘,老百姓非常喜欢听她开会动员。一次,在泰兴县横垛乡会场黑压压的人群中,有一名13岁的男孩,听得入了迷,被这位漂亮的大姐姐的口才、姿态深深打动,暗暗地下决心:将来我也要做一个像她一样的新四军战士。 就是在那次开会后,他开始参加了革命,1943年7月,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名小男孩就是翁清,他一辈子也忘不了当年开会的情景。前几天住院时,还和一位扬州病友聊起了这件事,“想见见这位扬州大姐。”那位病友说:“都快一百岁的人了,一点线索也没有,今生恐怕难见了!”翁清听后无限伤感。 万没想到,没过几天,他就看到了《扬州晚报》上刊登的杨平重走战斗故地的报道。 此前只见过三次 被敌包围转移后就没再见面 翁清说,这辈子,他一共就见了三次杨平。第二次是这样的: 在泰兴县横垛乡有一条大河,叫刁王河。在河的左岸是游击区,在右岸则是伪化区。有一天,敌人突然来了,杨平等区干部仓促撤退。不习水性的杨平只好往河里跳,准备横渡,可是没游多远,就淹在了水里。正在不远处的翁清的父亲赶紧跑过来跳下河去,把已喝得满肚子水的杨平拖上岸来,让她头朝下脚朝上,吐出了口鼻中的水和污泥,好久杨平才缓过劲来。稍微有了点力气,杨平就赶紧转移了。当年翁清目睹了这一幕,他为父亲救了区委书记杨平的命倍感自豪。 第三次见到杨平,是杨平带领民运工作队在东官垛庄上开会,刚刚参加革命的翁清也参加了。从分界扫荡回来的蒋垛的伪军听说共产党在开会,马上将会场包围了起来。杨平正在主持会议,听说敌人来了,她从容地安排大家分散转移。区农工会主任王如林是位从上海派来的地下党员,急中生智,扮成瞎子,让翁清搀着他混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可是杨平去了哪里,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了。 重走战斗故地 本报报道了却“小男孩”心愿 后来,翁清在战斗中逐步成长起来了,在泰兴七个区中担任过四个区的区委书记,离休前是泰兴市建工局党委书记。几十年来,他从未忘记作为他革命领路人的大姐杨平,但是“只知道是扬州人”,却一直不知道在哪里。这个故事他跟老伴、子女也不知讲了多少遍,可是谁也不能帮他了结这个心愿。 万万没想到,在垂暮之年,在《扬州晚报》上能看到杨平的确切消息,翁清倍感欣慰。 据了解,如今已近百岁高龄的杨平老人,多种疾病缠身,尤其是严重的脊椎病变,身体已近90度弯曲。今年6月,杨平来到临泽镇小葛庄——高邮县抗日民主政府诞生地。当年杨平在临泽这片红色热土上留下了足迹。尽管她身患多病,但这些都没阻止她对党的热爱和忠诚,也没有影响她对第二故乡临泽的向往和眷念。 “终于再次踏上了故乡临泽的土地。”这是杨平站在这片自己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的肺腑之言。杨平一行在该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陆信成蛋行、陆家竹厂、房德隆茶叶店、韩家糟坊、寿松巷、老街等旧址。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