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名妓李师师最后嫁给了谁?迷倒皇帝最终嫁为人妾(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评话小说若不可信,那么张邦基的《墨庄漫录》总还可信吧。

张邦基,南宋高宗时人,他在书中说:“政和间,李师师、崔念奴二妓,名著一时”;又说,李师师流落浙江,“士大夫犹邀之以听其歌”,但“憔悴无复向来之态矣”。这一记载,被后世许多史家所认同。

看来李师师确乎逃到了江南。

我们或能想到当时的场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子,色未衰,艺未荒,又曾是皇帝的情人,陡然遭遇家国破碎的打击,颠沛流离的磨难,心灰意懒的情状,委实就在眼前。曾经的红男绿女、歌声沉醉、欲海横流,都已如梦似幻,成为过眼云烟,唯有“缕衣檀板”以苟且度日罢了。

也有人在湖湘间发现了李师师的芳踪。

1141年,南宋诗人刘子翚游历湖湘,有当地商人拿出女子肖像一幅,求题诗,子翚见画中人竟是李师师,乃大惊,复唏嘘不已。作诗曰: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年动帝王。

刘子翚,朱熹的老师,北宋末名臣刘韐的儿子,理学家。刘韐在靖康之难时奉命出使金营,拒绝金人诱降,自缢而死。

其时刘子翚已然三十岁,这份国仇家恨当刻骨焉,若借李师师之死煽动百姓抗金,倒是可能,何以自承李师师逃脱了金人之毒手呢?另,他的《汴京纪事诗》,在学界有“诗史”之誉,可信度极高。

当然,这也并非孤证。

明代有本青楼传记(注意,是传记)《青泥莲花记》也云:“靖康之乱,师师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间,衰老憔悴,无复向时风态。”

如果说李师师是从浙江流落到湖湘的,则可以找到理由。因为站稳了脚跟的宋高宗,是绝不会允许一个跟他老子有染的妓女在两浙一带重操旧业的。她只能再次离开繁华地,终为湖湘商贾所得。

唯一归宿是嫁作商人妇

昔得帝王宠,今作商人妇。造化弄人!

那么,刘子翚看到画像时,李师师多大?就垂垂老矣!

据《东京梦华录》所载,“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小唱: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诚其角者”,师师名第一。崇、观指崇宁(1102-1106)、大观(1107-1110),是徽宗第二、第三个年号。徽宗即位时年十九,大观末是二十九岁。而当时的李师师,小荷才露尖尖角,“娉娉嫋嫋十三余”。到了1141年,也才44岁而已,怎么就衰老到这个地步?

江湖沦落十余年,她是真的提前衰老了——不堪骚扰,或是主要原因。

名优的日子,总是伴随骚扰的,现在如此,古代亦然。

官府欺压,当是家常便饭,因为皇帝不待见她;士大夫邀请,也属可能;老百姓的好奇围观,那是免不了的;勾栏瓦舍的盘剥,则是肯定的,你要在我这里混饭吃,就得听我的,否则,走人。

不得已,老大嫁作商人妇,也许是她唯一归宿。

曾经的荣华,一切都已随风,如今花残柳败,心冷如灰,该谢幕了。

她或许比《琵琶行》中的女子要幸运一些,所嫁夫婿,未必就是“重利轻别离”之辈,能够珍藏其画像,足见有情有义。

饶是如此,亦不可能慰藉李师师那颗冰冷的心了。

一代优伶很快魂殒湖湘,就此淹没,滚滚红尘中,再无她的任何消息。

根据以上资料,一些学者认为李师师在汴京失陷后,逃难到浙中和湖湘一带,成为商人眷属的结局比较可信。然而李师师毕竟是与亡国君主有关系的女子,皇帝与妓女,贵贱悬殊,有关她的传闻实在太多,甚至难免有臆测和讹传。李师师真正的命运结局如何?恐是历史上的难解之谜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