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太康之治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太康盛世的表现(5)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对世家地主的优遇汉末三国时是世家和豪族势力的扩张时期。曹魏后期,大约是在司马氏主政以后,朝廷正式肯定世家地主的特权,其中也包含了特权的新的形式。这实际上是特权的扩张。《晋书·王恂传》载:“魏氏给公卿以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自后小人惮役,多乐为之,贵势之门动有百数。又太原诸部亦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租牛客户,是给自公卿以下的人,即世家地主。以匈奴胡人为田客的太原诸部,就不只限于世家,其中当也有地方上的豪族。

太康元年平吴之后,晋廷在公布户调式和民丁占田、课田的同时,还公布了官品占田和荫人以为佃户、衣食客的制度。法令规定:官品第一至第九,各以贵贱占田。第一品可以占五十顷。以下,每低一品,递减五顷。至第九品,得占田十顷。又各以品之高低,荫其亲属,多者及九族,少者三世。宗室、国宾、先贤之后,及士人子孙,也都有这种特权。特权扩大到士人子孙,这是秦汉时世家地主范围的扩大,特别是儒宗这一等级的延伸。史家对魏晋以后的这类地主,称作世族,又称作“士族[6] ”,是有原因的。同时,也不可忘记,无论是称世族或士族,在其内部自有品级或等级的不同。史家所谓门阀,应指其中较高的品级或等级而言。官吏按品级还可荫庇衣食客和佃户。官至六品以上,得荫衣食客三人,第七、第八品得荫二人,九品一人。第一品、二品得荫庇佃户五十户,第三品十户,以下递减,到第九品一户.

文化

太康年间,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生活有了好转。与此同时,晋武帝还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古代灿烂的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当时,盛行着一种被后人称颂的“太康文学”,其代表人物有一左(左思)、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二潘(潘岳、潘尼叔侄)、三张(张载、张协、张亢兄弟)。

公元282年,洛阳的人们纷纷购买纸张,原来有一个名叫左思的文人,写了著名的《三都赋》,人们纷纷传抄,引起了纸张奇缺,纸价飞涨,“洛阳纸贵”从此便流传开去。“赋”是一种文体,兼有诗歌及散文的性质,极讲究文采与韵律。据说,最早的赋是战国时荀况的《赋篇》,一般赋都写得比较短。而左思的《三都赋》不仅辞藻优美,铿锵有声,而且长达一万多字,成为举世仅有。左思门第不高,母亲死得早,他又是个结巴子,小时学过书法、音乐和兵法,但都没什么成就。他的父亲曾对人说:“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他现在还远远不及我年轻的时候。”这句话深深地刺激了左思,他从此刻苦攻读,奋力笔耕,用了一年时间写出了《齐都赋》,受到人们好评。公元272年,他决心写出《三都赋》。“三都”,即邺、成都、建业,分别是三国鼎立时魏、蜀、吴的都城。他感到自己资料缺乏,便向朝廷提出,要求当一名管理图书和著作事务的秘书郎。晋武帝随即同意了,并告诉他,凡是朝廷里收藏的有关这三个都城的图籍和资料,他都可以随心所欲地阅读和查证。

在晋武帝的关照下,左思这个出身寒门之人,用了十几年时间,终于写出《三都赋》。这是由《蜀都赋》、《魏都赋》、《吴都赋》三篇独立又相联结的赋组成的。赋中有三个假设人物:东吴王孙,西蜀公子,魏国先生。通过他们相互之间的倾诉,写出三个名都的概况、历史、物产、风土人物和各自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面貌。《三都赋》一问世,立即轰动整个洛阳城,它不仅在中国历史和文学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而且对于考证、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左思的诗也写得非常好。著名的《娇女诗》语言朴素,感情真挚,把对小女儿的疼爱之情跃然纸上,后来的大诗人陶渊明的《责子》、杜甫的《北征》、李商隐的《骄儿诗》等,都受到它的影响。

在西晋的文坛中,最负盛名的要算陆机,被后人称为“太康之英”。他的诗歌意新词秀,讲求形式的华美,以其深厚的笔力,优美的辞藻,纯熟的技巧,表现了一种华贵之美。这种艺术追求,极大地影响了太康文学的艺术倾向。他的《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对后世文学创作和理论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君子行》中“天道夷且简,人道险而难。休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澜”的诗句,被不少后来的人所引用,以反映人们对政治环境和人生祸福无常的体会。《赴洛道中作》,是陆机五言诗的杰作,其中“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山泽纷纡馀,林薄杳阡眠”,“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等,都是情景交融的佳句。陆机还是著名的书法家,所写的章草《平复帖》流传至今,是书法中的珍品。另外,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陆机还有画论。

西晋初年,是人才辈出的时代。在文学艺术方面,除了左思、陆机等一批文学家外,在其他领域还出现了不少杰出人物,他们对中国古代文明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有的这些文明与晋武帝晋武帝开明的文化政策和人才保护措施是分不开的。

地理学家裴秀,是晋朝的尚书令。裴秀的旧交郝诩给他人写了一封信,说:“尚书令裴秀是我的老相识,你如有什么事要他帮助关照,我给你去说说,这点面子他总会给的。”于是,有人将信作为罪证告到晋武帝面前,说裴秀假公济私。晋武帝为裴秀辩解说:“别人求裴秀办事,是别人的事,裴秀怎能预先防止呢?况且假公济私还没有成为事实,裴秀有什么罪呢?”不久,司隶校尉李熹又告发说:“刘尚替裴秀强占官田,裴秀有罪,应该关押!”晋武帝又给他开脱说:“强占田地罪在刘尚,为何要关押裴秀?”晋武帝的公正无私,不信谗言,使裴秀在地图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早在魏末,裴秀曾随司马昭出军讨伐诸葛诞,跑了不少地方,由于地图有误,吃了不少苦头。明明地图上似乎很近的地方,但跑了几天也看不见影子,明明地图上没有山也没有水的标记,但真到了那儿,却冒出连绵的山冈或汹涌的河流来。尤其是宫廷珍藏的那份地图,是几十匹绸子制成的,使用起来十分不便。裴秀发奋钻研,改革地图,修正错误。他首先运用了简缩的技术,用“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的比例尺,把那幅用几十匹绸子做的巨图缩画成了《地形方丈图》。裴秀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六个基本要点,即比例尺、方位、交通 路线的实际距离、地势起伏、地物形状和倾斜缓急等。这些都是世界地图学史上划时代的创新,除了经纬度和等高线外,已经包括了现代化制图的基本要素。这在自然科学不发达的一千多年之前,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贡献。

大医学家皇甫谧,也是生活在西晋太康年间。他42岁得了风湿病,半身瘫痪,长期卧床,但他博览群书,很有才华。晋武帝得知后,多次下诏要他出来做官,但他推说有病,婉言谢绝。他在病床上开始摸索针灸,一边攻读医书,一边在自己身上做试验。经过7年苦心钻研,他不仅治好了自己瘫痪多年的疾病,而且针灸技术越来越高,发现了不少针灸穴位,创立了自己的针灸理论,写出了《针灸甲乙经》。此书不仅在我国医学史上是一部伟大的著作,而且还流传到国外,从公元6世纪开始,朝鲜、日本的医生都把它奉为必读的书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