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解密:日本政府是如何干涉张学良”东北易帜“?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北伐军其他三路大军顺利推进,蒋介石的第一集团军也在“济南惨案”后,过了黄河直奔沧州。四路大军齐头并进,孙传芳看到大势已去,于6月3日通电下野。
     退至北京的奉军也乱了阵脚。自1927年春住进中南海的张作霖,也在6月1日宣布撤离北京。在同外国使团的告别宴会上,张大帅愤愤而言:“不管怎么样,我姓张的不会卖国的,也不怕死!”第二天,张作霖发布了“出关通电”。6月3日凌晨2时,张作霖带着家眷悄悄溜出帅府西门,乘小车到了火车站,登上那趟西太后用过的豪华专列开往奉天。6月4日凌晨5时23分,专列经过皇姑屯三洞桥时,张作霖乘坐的那个车厢被炸得四分五裂,大帅也于当天上午9时30分死亡。张大帅之死,正因为出关前的那番话,得罪了关东军,关东军下手并没有得到首相田中义一首肯。
     张大帅才一命呜呼,北伐军顺利开进了北平!三年前,孙中山徒手进京,今天蒋介石率着北伐军打进了北平,一夙总理之愿。
    
    
     7月6日,蒋介石在香山碧云寺恭谒总理陵寝。蒋介石对孙中山深厚之情,不仅在由商震宣读的祭文中看到,在他当天的日记中也能读到:“读毕祭文,为之俯伏恸哭者久之。全堂亦无不泪下。回含青舍,谓夫人曰:方祭告总理时,闻哀乐之声一作,虽强抑悲怀,仍泪满襟臆,体力几不支矣!久瞻仰遗容,哀痛更不能自胜,呜呼!悲哉!三年有半之岁月,中正所受冤屈谗谤,直不知何自而可声诉也。”18年前在日本,孙中山慧眼识小蒋,更言“革命之栋梁,革命之英雄”,今天蒋介石终于让在天上的总理看到:您没有看错我!
     这正是伟人孙中山的高明之处:识人,用人!
    
     经过两年的北伐,除东三省,都是国民党的天下,可蒋介石要的是:天下一统!
     张大帅死后,张学良在6月20日被推举为奉天督办,并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名义上掌握着东北的军政大权。张学良与满口“妈拉巴子”的大土豪张作霖不同,在蒋介石抛出橄榄枝后,立即表示赞同“三民主义”和“愿意服从国民政府”。得知张学良动向,日本人警告张学良不得与南京政府妥协,元老杨宇霆、张宗昌、褚玉璞之流也主张投靠日本,加上战乱后的这么一个乱摊子,年轻的张学良也凌乱了!
     日本人为何如此紧张东北?
     很有野心的日本人早在清末年间,就盯上东北这片黑土地,还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生命线”;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获胜后取代俄国确立了南满的优势地位;民国初年,日本再次觊视东北,在《二十一条》强迫中国承认日本在南满和东部内蒙古享有的特殊地位,后来还攫取了东北的铁路权;田中义一上台后,在东方会议上制订了“满蒙分离政策”,声称日本在满有特殊的权益;1928年5月18日,日政府向蒋介石、张作霖发出《五·一八觉书》“目前战乱情形将波及京津地方,而满洲方面亦将有蒙受其影响之虞”,“当战乱波及满洲时,帝国政府为维持治安,将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措施。”
     重光葵在《日本之动乱》一书中写道:“田中首相对东北问题的方针,是将东北作为中国的特殊地区和中国本土分开,并打算将所有问题和当时东北实权者张作霖之间解决一切。所以田中首相对张作霖勃勃向北京进展一节,不表赞同。但希望张作霖得日本援助,在东三省独立,脱离中央,建立日本与张之间的特殊关系,而照日本的意见解决东北问题。”
     在东方会议上,田中提出了《对华政策纲领》:“有关满蒙、特别有关东三省地方,因在国际上以及在国民之生存上保有重大之利害关系,站在我国立场上不但必须加以特殊之考虑,且以领土接壤之邻邦之立场,对‘藉该地方和平之维持与经济之发展以使之成为国内外人士安居之地’一事,不能不特别感到自身之责任与任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