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列第二的动机则是出于战略上的布局。那就是“趁其振惧而灭之”,这里的“其”指代的是赵国。在长平,虽然赵国打了败仗,但这个国家还在,并没有灭亡。而白起单单打赢长平之战并没有完成任务,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灭赵。于是他想出了一个颇为恐怖的战术,那就是让恐惧蔓延赵国。大家可能都知道,白起并没有杀光所有的赵国降卒,他还留了二百多个未成年人回去报信。这简直就是“杀人诛心”啊! ![]() 位列第三的动机则是出于私人恩怨了。白起杀掉赵国降卒也可能是想为那些在长平之战中阵亡的秦国士兵们报仇。为什么会有此说呢?小编是从长平之战的惨烈性得出的。牵动秦赵两国国本的大战整整打了三年,在这三年中,秦赵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作为战胜国的秦国其实也损失惨重——“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尤其是大战的后期,赵括率领着几十万大军为了突破秦军的包围,组织了几十次的冲锋,每一次都让秦军死伤无数。 虽说现在战争打赢了,但当白起看着这些曾经在战场冲杀自己士兵的赵国降卒时,想必他的内心也会愤恨不已吧。 综上所述,秦将白起或许(在这里,小编只能说是或许)正是出于这三个动机——现实的考量,战略的布局以及私人恩怨,才最终做出了这桩震惊历史的“坑杀降卒案”。当然,白起的这个做法绝对是错误的,而且是大错特错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