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揭秘:蒋介石为何五次抵制美国分离台湾的图谋?(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在“台湾地位未定”的前提下,美国又一手导演了“对日和约”问题,提出重新讨论台湾未来地位,并毫无理由地将新中国和台湾当局全部排斥在和约之外。在这一问题上蒋介石与美国的矛盾冲突再起。

所谓对日和约,即战后由参战国与日本签订一项条约,以解决战后遗留问题。由于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深感台湾、日本作为其远东战略基地的重要性,因此,既要分离台湾,又急需改变日本的地位,解除其被占领状况,因此加紧了对日和约的步伐。因为中国是日本侵略的主要受害者和重要的抗日力量,理应是参加对日媾和会议必不可少的国家。然而,由于新中国和台湾当局在台湾和澎湖列岛的主权问题上立场都是坚定不移的,无论哪一方的中国人参加会议,美国制造“台湾地位未定”的目的都不可能达到。因此在会议准备过程中,对日和约顾问杜勒斯借口美国同中共在朝鲜处于交战状态,反对新中国出席。但英国已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对台北出席代表。就这样,新中国和台湾当局均被排斥在旧金山会议之外。1951年6月,美英两国起草的关于对日和约联合声明草案,提议:“日本放弃其对台湾和澎湖列岛的主权”,而“该条约的本身将不决定这些岛屿的未来归属”。(注:《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FRUS)1951年,第6卷,第1134页。)同时,两国又商定,中国将不被列入对日和约的签字国,而由日本和台湾当局单独签定一个双边“和约”,其有关台湾归属问题的条款要与旧金山对日和约一致。

美、英两国的这一行径激起海峡两岸中国人的一致谴责。1951年6月14日,台“外长”叶公超发表声明,表示“中国”参加对日和约的地位与盟国平等,不接受含歧视性条款。6月18日,蒋介石发表声明,称台湾当局参加对日和约的权利不容置疑,不接受任何含歧视性条款。7月11日美英公布对日和约第二次方案,中国仍未被列入签字国,台湾当局即向美国提出严重抗议。9月3日,即旧金山对日和会开幕的前一天,叶公超再次发表声明,称旧金山对日和会所签定的条约对台湾当局没有约束力。9月8日,美英等49国在排除中国参加的情况下,通过了对日和约。该条约没有明确台湾的归属问题。

可以说,在这一过程中,蒋介石反对“台湾地位未定”的态度是坚定的。即使迫于美国的压力,台湾当局虽然接受了同日本“单独媾和”的方案,但蒋介石却始终没有放弃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

三、反对“外岛停火论”

所谓“外岛”即美国对国民党占领的相对于台、澎以外的大陆沿海岛屿的总称。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在“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基础上,又企图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而在1954年发生的第一次“台海危机”中,美国极力鼓噪“外岛停火论”,即意欲先将台湾问题国际化,再行分离台湾之实。在这一问题上,蒋介石与美国进行了极力地抗争。

1954年9月3日,为了打击美国侵略政策和阻止国民党军队对东南沿海的侵袭以及反对美蒋酝酿签定《共同防御条约》,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闽部队向金门发动了猛烈的炮击。国民党军队立即发炮还击,并出动飞机、舰只相配合,同时台湾当局提出“充实战力,加强动员,准备转防守为反攻,今后施政悉以适应作战为中心”。(注:台湾《中央日报》1954年9月15日。)一时间,金厦海峡硝烟弥漫,双方炮击达到白热化。

“台海危机”发生后,立即引起美国的高度关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急忙召开会议,讨论沿海岛屿局势及对策。此时美国面临的棘手问题是:如果没有美国的帮助,国民党无力守住这些沿海岛屿;如果美国帮助国民党防守外岛,则将卷入与中国的战争,必然遭到世界及国内舆论的谴责。这就是说,为了这几个小岛,美国要冒同中国交火的危险。美国既要支持国民党政权,保住在台湾的利益,又不想卷入中国的内战。这就是美国面对“台海危机”而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当时,美国情报部门估计,中国大陆虽有足够的兵力攻克沿海岛屿,但要付出巨大代价。它推测,此举可能是中国对美国的试探性行为。因此,美国政府及军方高层均主张“不必介入外岛纠纷”。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策划的“外岛停火论”便出笼了。此即将中国大陆沿海岛屿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并争取达成停火决议。这样,既不使美国卷入沿海岛屿的争端,又能将台湾问题国际化,实为解决这场危机的两全之策。在取得英国的支持后,美国将“停火议案”交由新西兰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提出。

美国此举遭到国民党蒋介石的坚决反对。台湾当局强烈反对将沿海岛屿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以及“停火”的建议。在国民党看来,沿海岛屿争夺纯属中国内战,如交安理会讨论,可能会在联合国内出现“两个中国”的前景而危及其“法统”地位;而所谓的“外岛停火论”,等于要国民党放弃“反攻大陆”,为“两个中国”的合法化铺设道路。这些都是台湾当局无法接受的。

实际上,蒋介石的警觉不是没有根据的。在“台海危机”爆发前后,美国国内某些有影响力的人物就暗中策划在联合国搞“两个中国”。美国务卿杜勒斯在同台湾“外交部长”叶公超和“驻美大使”顾维钧会谈时,坚持说存在着两个中国,正如同时存在两个德国、两个朝鲜和两个越南一样。他还面告蒋介石,美国把台湾同中国大陆之间的冲突看成是国际战争而不是内战。(注:沃伦、科恩主编:《美国与东亚关系的新领域》,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85页。)面对这一系列“两个中国”的论调,联系此次安理会讨论所谓“外岛停火”问题,不能不引起蒋介石的高度警觉。

1954年10月中旬,美国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罗伯逊访台,就新西兰提案等问题与蒋介石进行了三次会谈,蒋介石坚决反对在联大讨论台海停火问题。12月20日,叶公超拜会艾森豪威尔,向他转达了蒋介石的三点意见,其中第一条就是希望美国防止“两个中国”的理论和国际上的这一倾向。(注:《美台关系四十年》285页。)蒋介石还电示台驻美“大使”顾维钧:“对新西兰在安理会的行动应予以极大的保留,它将引起巨大的疑惑、忧虑和误解,并鼓励和支持那些正在以‘两个中国’为目标的人。”(注:《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FRUS)1955—1957,第3卷107页。)

1955年1月28日,新西兰驻联合国代表在美英的支持下向安理会提出了关于台湾海峡“停火”提案。台湾当局代表蒋廷黻当即反对,此后又在联大发表演讲,反对讨论“停火”问题,并痛斥“两个中国”的言论。2月28日,蒋介石在台北举行的“国父纪念日”大会上就国际形势发表长篇讲话,强烈谴责在外岛“停火”和“两个中国”的设想是“荒谬绝伦”,称“大陆台澎均我土地,中华民国领土不容任何人割裂”,斥责提出此主张的“民主国家”是“不守正义”、“不讲公理”、“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的“自私自利者”。(注: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印,1984年10月版,第38卷,第334页。)其后蒋介石在多次接见西方记者时,继续严词谴责“停火”及“两个中国”的主张。

在安理会,由于苏联代表反对新西兰提案,并提出关于制止美国侵略中国的提案,又遭到美英拒绝。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情况下,2月15日,安理会决定无限期搁置讨论。这样,美国企图通过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外岛停火”的主张遭到挫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