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金灿灿的西汉王朝:流通的巨量黄金从何而来?(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除此之外,罗马史学家的抱怨也值得一提。他们对西汉时期罗马与中国的外贸交易耿耿于怀,认为罗马花费了数量巨大的黄金来购买中国的丝绸及其他货物。比如一种名为“缣”的双经双纬的粗厚织物,可以用来制作衣服、口袋,国内时价是400到600多个铜钱一匹,但在罗马市场却与黄金同价,即一两黄金一两缣,一匹缣约25两重,即可换取25两黄金。据罗马史学家普林尼统计:西汉时,罗马帝国每年至少有一万万赛斯脱奇(sesterce,古罗马计量单位)的黄金流入中国(还包括印度和阿拉伯),这个数字是惊人的,折合成现在的计量单位超过5吨。难怪罗马的史学家会抱怨,用黄金换取中国的丝绸,是后来罗马帝国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中间商安息人经由敦煌、新疆到小亚细亚以及叙利亚、埃及的丝绸之路带回来的大量黄金,不仅来自有着充实国库的罗马,还包括沿途的叙利亚和埃及等国。这些国家很早就使用黄金作为对外支付的货币,它们经济相对落后,对黄金的需求量很有限,因此也愿意用黄金来换取中国的货物。另一方面,由于西汉时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经济和文化都很发达的国家,商品输入相对较少,因此黄金几乎不外流,只有少量的黄金流到西域、南海各国购买奇珍异宝,如汉武帝时常向大宛购买良马、向海外购买珍珠、琉璃等,仅此而已。
     麟趾金,1973年出土于河北定县西汉中山怀王刘修墓,是仿造麒麟的脚趾铸成。它们的出现,都源自汉武帝所遇到的几件奇事—在郊游陇山之际,居然捕获了一只浑身纯白的麒麟,而此时敦煌又传出了出现天马的消息,于是笃信祥瑞的汉武帝将铸金改为麟趾和马蹄的形状。


     只流通于上层社会的“上币”?
     如此大量的黄金,除了前文提到的皇帝赏赐大臣之用外,还能做什么?我们不妨先来看几则故事: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刘彻十分不高兴。此前,他很赞赏齐国国相卜式攻打南越的请求,但对他鼓励性的嘉奖其他诸侯却没什么反应。一天,他正在宫殿内踱步,主管皇室财政的少府有人来报,说是今年各诸侯王送来的祭祀用“酎金”已到。刘彻略一思考,便叮嘱来人严加审核诸侯们上交的金子。最终有106名侯爵因为金子成色不足而丢失了爵位,连同丞相赵周,因没有及时检举揭发,也被判处死刑。
     汉武帝的妹妹隆虑公主多年不育,年纪很大时才有了独子昭平君。隆虑公主对昭平君宠爱之极,但她深知被自己惯坏的儿子终有一天会惹出祸端,于是在她临死前留下了黄金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预赎死罪。当时,汉武帝答应了她。
     《管子·轻重》是西汉时的作品,其中记载道:由于政府垄断了食盐的生产,禁止民间煮盐,所以盐价一下子增长了十倍。有人将盐运到不产盐的梁、赵、宋、卫、濮阳去卖,得到了黄金一万一千余斤。
     从这些故事看来,西汉的黄金用处不少:可以用于交政府的酎金、替人赎罪,以及在商品贸易中买卖等等。经济史专家傅筑夫还例举了汉代用金的其他方面:“计值用金,祭祀用金,交易用金,赏赐用金,赌赂用金,罚款用金,赎罪用金,举凡货币所具有的职能,如价值衡量,交易媒介,权力收授,财富贮藏等,几无不用金。”如此一来,数量巨大的黄金,在汉代成为了一种称量货币。
     的确,《史记·平准书》也有记载:西汉“货币分为两种:黄金,以镒(古代计量单位,合20两)为单位,是上币;铜钱,是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类,属于器饰宝藏,不是货币”。何为上币?有人认为是专供上层社会使用的货币,而铜钱多为下层社会使用,所以被称为下币。不过,下层民众用金的例子也是不乏记载的,如前文所述的卖盐得金的故事,以及《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中说有一个百姓对文帝造成惊驾而需处罚以黄金,都能说明黄金并不是上层专用。“上币”的“上”字解释为“崇尚使用”可能更为妥当。
     这些黄金“上币”在汉代以何种面目出现?是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金元宝?或者类似国外圆形的金币吗?非也,西汉的黄金以金饼的形式出现居多,这在考古中多有发现。而且据上世纪80年代学者张先得统计,汉代黄金的含金量大部分在97%-99%之间,成色较好,无疑反映了西汉时期黄金铸造的普遍情况。
     1999年,在西安东北郊潭家乡北十里铺村出土的就是219枚西汉金饼,这是目前出土最多的一次。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金饼不是发现于墓葬,而是深埋在泥土中。它们形状如扁的半球形,正面微微隆起,背面内凹,凹面大都有文字、戳记和符号,如:“黄、长、吉、马、租、千、金”和“V”等。其直径在56-65毫米之间,重量在247克左右,最重的达254.4克,都与西汉黄金一斤等于248克的重量接近。值得注意的是,这批金饼绝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磨损、擦痕和切割痕,切割痕是用较锋利的器具锯成,而且一般出现在较大的金饼上。部分金饼上还有补贴金片的现象。这种切割或补贴是为了使金饼保持统一的重量,叫“平称”。
     不过,金饼这种朴素的黄金形式却被汉武帝的一次奇遇改变了,使西汉黄金又出现了两种更为美丽和诗意的形式。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三月,汉武帝去郊外朝拜上天,他登上了陇山,结果意外获得一头周身纯白的麒麟。无独有偶,此时敦煌渥洼水出了一匹天马,泰山出现了黄金。汉武帝大喜,认为这都是难得的祥瑞,便立刻将年号改为元狩,并将黄金改铸为麒麟脚趾的形状和马蹄的形状,这两种形式的黄金因此被称为麟趾金和马蹄金。河南扶沟古城村和江苏盱眙南窑庄的金银窖藏,就曾出土了西汉马蹄金11枚、麟趾金7枚。细看之下,能打动你的不仅是依然灿烂如新的金色,还有那隐约能听到的两千多年前白麒麟、天马的足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