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魏国 魏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姬姓,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前344年称王、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1年(一说:公元前339年)魏惠王从安邑(一说:魏县)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著名人物有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魏哀王、无忌、乐羊、衍、西门豹、吴起等。 5燕国 燕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姬姓诸侯国,受封侯爵,为战国七雄之一,传国43王800年,于前222年被秦国消灭。开国君主召公奭是西周宗室大臣,与周武王、周公旦同辈。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国、赵国、韩国、魏国合纵攻破齐国,几乎占有齐国全境(除了莒、即墨两城),燕国达到全盛。燕昭王之后燕国一直内乱,前222年,燕王喜被秦国俘虏,燕国灭,秦置燕国故地为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1] 。燕国是众多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传国43王800年。燕国主要包括河北北部、北京、天津、辽宁、吉林南部,朝鲜北部部分地区。著名人物有姬职,姬喜、乐毅、剧辛、燕丹、栗腹、秦开等。 ![]() 6赵国 赵国(前403年至前222年),是战国时期华夏族(汉族古称)在中国北方建立的一个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国君嬴姓赵氏,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之后,原为赵侯。于公元前325年称赵王(按照周礼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但楚、吴、越三国的君主在春秋时期就已经称王,到了战国各大强国的国君相继称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封赵烈侯赵籍为诸侯立国。著名人物有赵武灵王,赵孝成王、赵歇、赵奢、廉颇、李牧、蔺相如、赵佗等。赵国主要包括山西中北部、内蒙南部、河北中南部。 7韩国 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诸侯国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智伯荀瑶,瓜分晋地,是为晋阳之战。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今河南郑州)。前325年魏惠王与韩宣惠王(韩威侯)在巫沙会面,并尊为王。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所灭,所在地设置颍川郡。著名人物有韩景侯、韩王安、韩非、张良、申不害等。韩国主要包括河南中部、山西上党地区,是七雄中最弱小的国家,只要取自郑国。后来,上党地区为赵国所夺。 ![]() 除以上七雄国家以外,在战国时期,还有一些中小国家。 宋国:位于河南东部、江苏西北部和安徽北部。公元前286年为齐国所灭,国土为齐、魏、楚、韩等国所瓜分。 中山国:是赤狄所建立的古国,位于河北省中部。战国初期曾为魏国所灭,但是魏国国土并不与中山接壤,所以中山国不久又复国。战国后期为赵国所灭。 鲁国:位于山东省南部,公元前255年为楚国所灭。 东周国:位于河南洛阳巩县境内,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 西周国:位于河南洛阳,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 邹国(邾国):位于山东省邹城市,战国后期楚国所灭。 小邾国:位于山东省枣庄南部,战国后期为楚国所灭。 秦国统一六国后 秦始皇统一楚、燕、赵、齐、魏、韩六国后,在上图的三十六郡中可以看图江西九江郡的版图较为广阔,由此可见当初江西的强盛。 (责任编辑:admin) |